光網絡是支撐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和推動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網絡底座,當前,國內已進入 “千兆普及,萬兆啟航”階段,對于現網存量EPON設備如何高效、經濟地演進至萬兆光網,國內當前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方案:窄頻EPON與50G PON波分共存方案,與寬頻EPON與50G PON時分共存方案,從生態和標準視角來看,窄頻EPON與50G PON波分共存方案,憑借標準協同、產業鏈資源復用等天然優勢,成為EPON現網演進至萬兆的不二之選。
中國PON產業歷經20年的標準分裂,EPON(IEEE標準)與GPON(ITU-T標準)長期并行發展,導致產業鏈資源分散、技術演進路徑不一。而在50G PON時代,中國通信產業首次主導ITU-T標準制定,成功推動PON產業歸一化。然而,近期部分廠商提出的寬頻EPON與50G PON時分共存方案,可能使中國PON產業重回分裂的老路,甚至影響未來200G PON的演進能力。
ITU-T G.9804系列標準已明確50G PON采用波分復用架構,上行1286nm±2nm波長與窄頻EPON(1290-1330nm)天然隔離,實現三代PON(EPON/10G EPON/50G PON)高效共存。這一標準不僅獲得全球運營商認可,更帶動芯片、光模塊、設備全產業鏈投入研發,形成規模效應。反觀寬頻EPON(1260-1360nm)因波長沖突,若強行采用私有時分方案,需重新定義136x nm非標波長,導致光模塊、ONU等關鍵器件無法復用現有產業鏈,推高成本并延緩商用進程。
若寬頻EPON采用非ITU-T標準的50G PON升級方案,將導致中國PON市場再次分裂:GPON體系遵循國際標準,而EPON體系依賴私有技術。這種碎片化將加劇運營商網絡運維復雜度,并削弱中國在全球PON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更嚴峻的是,ITU-T已啟動200G PON標準研究,其技術路線必然延續50G PON的波分架構。若EPON采用非標方案升級,未來可能徹底喪失向更高速率PON平滑演進的能力,陷入技術孤島。
中國電信等運營商已通過窄頻EPON波分方案實現50G PON現網試點,光功率預算達32dB,兼容性、時延、帶寬等指標均滿足商用要求。這一路徑既能復用現有ODN資源,又能確保與未來200G PON標準無縫銜接。產業界應協同推進窄頻EPON改造,而非為短期兼容性犧牲長期技術競爭力。
50G PON是中國引領全球光接入網技術的關鍵窗口。唯有堅持ITU-T標準,推動窄頻EPON波分共存,才能終結20年的產業分裂,為200G PON乃至更遠未來奠定統一基石。產業各方需以終為始,選擇一條既能兼容歷史、又能面向全球的高質量演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