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4月8日消息(南山)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6G,經過幾年的醞釀,今年迎來了關鍵之年。
根據3GPP制定的時間表,今年6月業界將正式啟動6G標準研究。有了標準就有了共識,有了共識就能開發出符合規范的各類6G產品,就能在2030年左右開啟試商用及商用進程。屆時,更加強大的移動網絡,與蓬勃發展的人工智能(AI)相結合,將塑造充滿想象力的智能社會。
中國是6G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6G納入未來產業培育方向,釋放出國家大力推動6G技術發展的強烈信號。包括運營商、設備商在內的產學研各界,過去幾年來圍繞6G進行了廣泛布局。
4月10日至12日在南京主辦的2025全球6G技術與產業生態大會,更是邀約全球6G領域的思想巨擘、技術先鋒以及產業領軍人物齊聚,為6G標準制定和產業生態構建建言獻策。部分嘉賓通過大會《6G洞見》欄目訪談,提前透露了對6G的最新見解與期待。
6G:跨行業、跨技術融合
移動通信技術演進到5G,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刻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運行方式。業界普遍認為,6G將重塑經濟社會數字化格局,推動社會從“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演進。
要達成宏偉愿景,僅靠移動通信行業顯然不夠。6G跨行業融合,早已是業界探討的熱門話題。大會“空天地一體化與數字低空”平行會議聯合主席、希臘美國學院(ACG)副院長Constantinos B. Papadias教授指出,可重構智能表面、柔性天線系統、非地面網絡等6G技術,將擴展每個領域的邊界,實現技術的融合。
例如通感一體化,是通信技術與感知技術的融合;再如流體天線系統,需要流體動力學、天線系統和電子學的融合。此外,不同行業里也將迎來跨部門合作,例如汽車、雷達與移動通信;衛星網絡、地面網絡和其它非地面網絡等。
大會“網絡架構及關鍵技術”平行論壇執行主席、中國移動首席專家劉光毅也指出,6G不僅是傳統的移動通信網絡,而是一個真正的移動信息網絡。它將超越以往單一的通信功能,深入融合通信、感知、計算、AI、大數據、安全等多個技術領域,同時實現天地一體化。
從應用角度看,大會“6G產業生態”平行論壇的執行主席、中興通訊副總裁段向陽認為,5G時代開啟了一個新的探索,即如何支撐行業應用、實現萬物互聯。6G的愿景不再只是更高速率、更低時延,而是要支撐數字經濟發展,圍繞真實的業務場景、產業需求和商業閉環來定義技術方向。
“6G的發展必須依靠全行業的協同創新,而不僅僅是通信行業單獨定義。”段向陽的觀點,也是業界的廣泛共識。僅從上屆6G大會就可看到,大量來自通信業之外的知名學者和技術專家列席。6G不僅是移動通信技術的一次迭代,更是面向行業智能化轉型的技術融合與創新。
6G+AI:打開想象空間
在眾多新興技術中,AI可謂獨樹一幟。自2022年底ChatGPT為代表的AI大模型橫空出世,迅速展現出變革經濟社會的巨大潛能,吸引了全球主要國家和科技公司傾注巨資投入研發。基于AI衍生的人形機器人等概念,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
6G與AI是什么關系?大會“軟件與開源”平行論壇執行主席、北京郵電大學尹長川教授認為,相比于5G時代,6G網絡不僅是通信能力的提升,更是一個算力、通信、AI多種能力深度融合的、賦能千行百業的重要智能基礎設施。
從另一方面看,大會“6G綠色與可持續發展”平行論壇執行主席、華中科技大學葛曉虎教授認為,AI在降低通信網絡能耗和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網絡擁塞時,AI可以優化頻譜資源的分配,使網絡運行更加高效;通過智能化的波束賦形和動態天線調整,AI能夠在物理層層面優化信號傳輸路徑,減少信號衰減和干擾,提高通信效率。
因此,業界已經創造了“AI for network”和“network for AI”兩個新名詞。“中國移動最近聯合業界發布了《6G AI智能體通信網絡(AI Agent Communication Network)》白皮書,希望加速行業共識的形成。該白皮書重點關注6G網絡如何支撐各種AI智能體在社會中的廣泛應用,包括單個具身智能機器人、多個智能體智簡的協作等場景。也就是要同步推進AI for network和network for AI。”劉光毅透露。
可以說,6G與AI是當前時代未來感最強的兩大類新技術。兩者結合,有望充分發揮各自的潛能,實現技術創新和商業創新的飛躍。AI在臺前,已經吸引了數萬億的投資,技術不斷迭代中;6G在幕后,還在不斷蓄力蓄勢,等待標準成熟、技術突破的時刻。
構建開放共贏的全球6G生態
移動通信行業經歷了五代技術演進,是一部不斷走向開放的發展史,終于在5G時代實現了標準的大一統,大大降低了整個產業鏈的成本,并為6G萬物智聯奠定了良好基礎。6G要跨行業、跨技術融合,與AI等新技術共振發展,需要構建開放共贏的全球6G生態。
段向陽指出,盡管行業熱情高漲,但6G未來的技術路徑、商業模式、網絡愿景以及具體應用場景仍存在較大分歧。“我們希望通過此次大會,更加清晰地界定6G的關鍵應用場景和技術要求,引導技術演進路徑的探索,使6G標準化進程更具方向性。”
劉光毅也強調,不同國家、地區對于6G存在技術認知的差異,以及技術理念的差異。他呼吁業界盡可能以開放的心態來看待差異和分歧,擁抱變化,擁抱未來的技術方向和技術趨勢,盡快凝練形成共識,形成合力。
尹長川則談到,在6G的發展過程中,開源確實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6G的許多關鍵候選技術,如通感一體化通信、智能超表面、數字孿生等,仍處于研究和探索階段。開源可以促進全球科研機構、企業和開發者的協同創新,加速這些技術的成熟和標準化進程。
可以說,6G開放共贏是大勢所趨,是業界普遍共識,但也面臨很大挑戰,包括全球復雜的政經形勢帶來的挑戰。業界開放合作,也因此變得更加急迫,盡量避免開歷史“倒車”的現象發生。
在這一大背景下,全球6G技術與產業生態大會舉辦具有了很強的現實意義。它將匯聚國際頂尖學術機構、企業和開源社區,打破地緣邊界,真正從技術的角度出發,推動6G的重要節點落地和可持續發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會將在全球范圍內探討面向6G業務與應用的科技成果轉化“最優解”,助力構建6G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