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日,由上海市通信學會主辦,上海電信、上海移動、上海聯通、上海鐵塔、東方有線、上海通服承辦,上海市互聯網協會、上海市信息通信行業協會、上海市郵電經濟研究會協辦的上海市信息通信行業517世界電信日主題活動在上海科學會堂成功舉辦。本次大會主題為“數字創新引領,智啟萬兆申城”,會議由上海市通信學會秘書長鄭榮良主持。
上海市通信學會理事長陳皆重、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副局長賀豐、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信息基礎設施管理處處長潘焱出席活動并致辭,上海電信總經理龔勃、上海市通信學會榮譽理事長馬益民、上海移動副總經理梁志強、上海聯通副總經理邵丹、上海鐵塔副總經理趙行明、上海市通信學會副理事長顧嘉福、電信一所總經理兼通信學會副理事長雷霆、東方有線總經理兼通信學會副理事長俞翔、上海市通信學會副理事長江旭東、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信息通信發展處處長黃先斌、中國信通院標準所副所長趙文玉、上海通服副總經理袁濤、上海市通信學會監事長楊海康、華為運營商銷售部總裁陳浩、華為運營商業務首席營銷官宋曉迪以及上海市互聯網協會、上海市信息通信行業協會、上海市郵電經濟研究會、通信學會會員代表共計150余人參加了會議。
陳皆重理事長在致辭中指出,信息通信行業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行業,與數字創新緊密相連,對推動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最后他給廣大信息通信行業的工作者提出三點建議:一是以“拓荒者”的膽識,開拓信息通信行業的創新前沿。持續推動5G、5G-A、6G、高速光網絡等新一代通信網絡的商用化進程,探索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的融合應用;二是以“守護者”的責任感,推動信息通信行業成為全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賦能者。信息通信行業要在網絡規劃與優化、技術創新與應用、數字化服務推廣、綠色供應鏈管理等方面持續積極采取行動,助力全社會實現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目標。三是以“育人者”的使命感,培育信息通信行業的未來棟梁。加大對人才培養的投入和重視,優化高等教育的課程設置,鼓勵校企合作,建立完善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等
賀豐副局長在致辭中表示,過去一年,上海信息通信業發展整體“穩中有進”,電信業務總量和業務收入維持增長勢頭,電信用戶發展“提質增速”。最后他就全面提升網絡服務和安全保障水平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持續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圍繞“光耀申城”、“滿格上�!�、“算力浦江”、“智網上海”等行動計劃,深化基礎設施統籌布局和架構優化,加強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二是要加快提升融合應用水平。推動“標識滬通”、“海上揚帆”、“5G攬�!钡刃袆佑媱潱l揮行業數據、場景等優勢,牽引和激發行業數據要素價值;三是要繼續深耕技術產業創新。推進5G-A、50G-PON等雙萬兆關鍵技術研發攻關和試點部署。
潘焱處長在致辭中表示,ITU將今年的主題定為“數字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信息通信業是有效驅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五個中心”建設的重要底座。他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堅持適度超前,當好基礎設施的建設者。各運營商要通過資源投入和網絡能級提升,打造具有國際領先水準的萬兆光網基礎設施。二是加快創新突破,當好技術產業的引領者。各運營商要強化6G等技術布局,努力構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發技術優勢。三是深化應用賦能,當好數實融合的推動者。通信學會要持續打造信息通信業產學研合作交流平臺,加強標準引領。四是強化普惠共享,當好民生服務的守護者。各運營商要大力推動為民辦實事項目,助力提升上海營商環境。
“光耀申城·萬兆啟航”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會同市經濟和信息化委積極貫徹市委市政府政策要求,對“光耀申城”千兆光網行動計劃進行演進升級,發布“光耀申城”萬兆啟航行動計劃,將持續保持上海在全國光網城市的領先地位。萬兆光網的技術演進也將驅動上海市光網絡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萬兆光網的建設將為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會上,“光耀申城·萬兆啟航”正式啟動,標志著上海市加速進入萬兆光網全新時代。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信息通信發展處副處長魏征對《上海市“光耀申城”萬兆啟航行動計劃(2024-2025年)》進行了深度解讀。他提到,上海在10G PON端口、固定寬帶網絡平均下載速率等千兆光網指標全國排名第1,上海已具備向萬兆光網演進的網絡基礎。本次行動計劃提出,目標到2025年,上海市萬兆光網基礎設施體系初步形成,50G PON端口數率先達到萬級規模,將打造100個萬兆光網小區、100棟萬兆光網商務樓宇、10個萬兆光網標桿園區以及3個以上萬兆光網創新中心,通過三大方向15項重點任務,推動萬兆光網的覆蓋廣度和應用深度達到全國領先,助力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副所長趙文玉解讀《加快千兆普及,推進萬兆發展》。他指出,以千兆光網為代表的全光網絡,構成了支撐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網絡底座” ,當前中國千兆光網正加速普及,發展水平全球領先。未來,50G PON光接入、400G光傳輸、FTTR+Wi-Fi7等關鍵技術正加速發展,中國光網絡處于萬兆光網啟動階段,將全面助力中國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發展。
上海電信高級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張堅平發表《萬兆云寬帶,電信先行者》主題演講。上海電信積極響應上海市政府新基建行動方案,推動固定通信網絡向“F5G-A萬兆”探索演進,挖掘在千行百業的商業價值。2024年,上海電信聯合業界領先企業開展萬兆到戶試點,超前部署基于50G無源光纖網絡(PON)的萬兆云寬帶業務,打造邁向雙萬兆城市的全光萬兆底座。
華為副總裁、運營商業務首席營銷官宋曉迪發表《ICT技術創新,助力上海F5G-A萬兆申城》演講。華為從三個維度全面支撐電信運營商數字基礎設施提質升級,通過技術創新、融合創新、場景創新,打造全球領先的F5G-A全光底座實現萬兆帶寬接入能力,加速算網深度融合釋放算力價值,推動萬兆家庭、萬兆園區等新場景新業態加速成熟發展。
會上,全光萬兆云寬帶產業合作創新示范基地暨F5G-A創新中心正式揭牌。F5G-A創新中心是由上海電信和上海通服聯合打造,借助真實場景、真實部署、真實業務,打造了一個場景化、專業化、標準化、開放化和產業化的真實萬兆智慧家庭,為政府及行業協會交流、產業鏈技術交流及產品展示、新業務營銷支持和宣傳,提供了萬兆產業化交流平臺。
為了更好支撐“光耀申城·萬兆啟航”行動計劃高質量落地,加快推動上海市千兆光網演進升級,促進萬兆光網技術應用產業創新發展,上海市通信學會籌建“光耀申城專業委員會”。
會上,專委會正式成立。目前專委會由中國信通院標準所擔任主任委員單位,上海電信、上海移動、上海聯通、東方有線、華為、通光集團擔任副主任委員單位。
“新型通信網絡 打造新質生產力”
為充分調動廣大科技人才積極性,激發奮斗精神、創造活力,充分展現青年在推動信息通信業發展中堅定創新自信、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面貌,通信學會每年舉辦青年英才評選活動。
會上,通信學會榮譽理事長馬益民為上海通信制造業行業協會左蕓、上海海事大學張文倩、中國信通院工物所張素、上海聯通陳一丁、中建八局云漢時代趙云凡、中國郵政上海信息技術中心黃圣吉等共計6位2023年通信學會青年英才頒獎。
在“新型通信網絡 打造新質生產力”環節,各演講嘉賓分別針對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空聯網、營商環境等方面作出精彩演講。
中國信通院工物所上海運營中心政策研究主管張素帶來題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發展現狀及趨勢》主旨演講。她介紹了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發展現狀,指出工業互聯網作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底座,是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性基礎設施。標識解析體系通過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數據互通、信息共享,已成為工業互聯網的重要紐帶和神經系統,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供新的路徑。
上海移動計劃發展部經理姚敏祺發表題為《創新引領 產業協同 支撐車聯網跨越式發展》的演講。上海移動持續發揮央企責任,引領5G-A技術發展,持續探索5G車聯網科技創新,同時協同產業鏈合作伙伴開展應用試點,建設5G-A車聯網全要素示范線路,為車聯網發展提供“上海方案”。
中國聯通研究院泛終端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牧洲發表《低空智能網聯賦能低空經濟高質量快速發展》演講。他淺析低空經濟發展關鍵影響因素,提出突破發展阻礙的全新思路,攜手產業構建一體化協同體系,分享中國聯通的實踐積累,號召共同助力低空經濟實現高質量快速發展。
上海市信息通信行業營商環境提升專班主要負責人袁芳帶來《通信新基建 新質生產力 優化營商環境 助力企業騰飛》主旨演講。她介紹了通管局《上海市信息通信行業加強集成創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二十條》基本情況,并講述政府監管部門圍繞二十條持續深化審批審查制度改革,深入推進“不見面審批”“全程網辦”“雙許可同步管理”等創新服務舉措,打造企業辦證零見面的上海特色。
“智算賦能 創新引領”
智算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新一輪人工智能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底層基礎。上海正加大智能算力布局,開展智算領域相關研究探索。上海市通信學會“算力浦江”專委會積極貫徹政府相關政策,開展智算中心性能檢測工作,前期招募并評審通過上海電信、上海移動、上海聯通、中國信通院、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大學、超算中心、工創中心等9家智算中心性能檢測實驗室支撐單位。
會上,通信學會副理事長顧嘉福、江旭東為各支撐單位頒發證書。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大模型生態總監許劭華發表《大模型發展趨勢與挑戰》主旨演講。她介紹了書生浦語開源大模型及開源生態的進展,并希望未來各行各業的從業者盡可能學習和擁抱大模型,探尋發展路徑,讓大模型更好賦能千行百業發展。
2024年517世界電信日上海區活動良好地呼應了國際電信聯盟提出的“數字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的主題,同時也為信息通信業的優秀工作者們提供了開放的溝通交流平臺,為提升行業凝聚力,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