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5月25日(南山)5月23日,CIOE中國光博會與C114通信網聯合舉辦的“2024中國光通信高質量發展論壇”第四場研討會——“AI時代:數據中心光互聯技術新趨勢”正式上線。會議邀請了電信運營商、互聯網服務商、云計算廠商、模塊芯片商、科研院所、業內專家,深入探討光互聯和全光交換的應用及其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其中,中國聯通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沈世奎博士應邀以《智算時代數據中心光互連探討》為主題進行了深入分享。“在智算高通量廣域互聯和數據中心內部組網中,光網絡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且越來越重要。”沈世奎指出。
大模型考驗算力,也考驗運力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新型生產要素,算力是新型生產力。我國高度關注算力產業發展,早在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提出構建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布局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加快實施“東數西算”工程。2022年2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隨著大模型橫空出世,展現出巨大的經濟發展潛能,引爆算力新需求,政策也不斷加碼、細化。2023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強調算力是集信息計算力、網絡運載力、數據存儲力于一體的新型生產力;2023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關于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實施意見》,提出構建聯網調度、普惠易用、綠色安全的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助力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數字基座。
沈世奎表示,AI大模型的快速迭代,對算力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算力、運力及存力等方面。算、存、運一體協同的算力基礎設施,才能發揮算力最大價值,避免如網絡“丟包”等導致算嚴重算力損失等現象的發生,更好的服務于AI發展需求。
而我國智算中心呈現建設分散、供需失衡的局面,高度考驗運力的支撐。這更需要智算互聯和算網協同,以服務“東數西算”,滿足我國智能算力和智能化應用高速增長的發展需要。
全光底座在算網協同中扮演重要角色
算網協同即構建全局范圍內對算力進行感知、分配、調度的網絡,在此基礎上匯聚和共享算力、數據、應用資源;智算互聯則由廣域網+數據中心網絡+算網大腦組成。沈世奎指出,全光底座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以廣域互聯為例,2023年上半年,中國聯通在浙江、廣東、河南、山東等省完成PCS-16QAM 400G試驗網測試,下半年完成400G QPSK技術驗證,目前正在推進400G技術的部署應用。
此外,浙江聯通驗證了通過現有G.652光纖資源和現網400G傳輸系統平滑升級到800G,驗證表明800G可以滿足城域范圍大容量互聯應用,有助于進一步降低單位比特成本。對于G.654.E光纖以及下一代空芯光纖,中國聯通也做了大量研究。
再如智算數據中心內光互聯,2023年以來在大模型驅動下不斷變革,高速互聯光模塊不斷創新,相繼出現了光電共封裝(CPO)、線性驅動光模塊(LPO)及變種等多種類型,持續降低單位帶寬連接的功耗和成本。
同時,數據中心內互聯架構從電交換向光電混合和光交換演進。
沈世奎介紹,去年以來,國內外一些廠商陸續發布了用于數據中心光交換的全光交叉網絡設備。中國聯通也在高度重視數據中心光交換技術及未來潛在應用,聯合北京郵電大學在ECOC 2023現場展示了基于AWGR技術的光電混合交換樣機系統;目前正在推動制定多項數據中心光交換相關的ITU/CCSA行業標準。
此外,隨著海量高速光模塊的加快部署,如何提升數據中心網絡的智能化和自動化,實現智慧運營,從而提高網絡的穩定性和可用性,降低運營成本,成為業界當前面臨的難題。
沈世奎最后總結,光網絡將在智算數據中心廣域互聯、智算數據中心內部組網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從而驅動算力需求蓬勃發展 、算力資源優化配置、,提升算力服務安全可靠性,為算力時代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