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戶通過 AI 助手語音提問,瞬間獲得專業種植建議;工業生產線上,大模型結合視覺檢測與自然語言指令,實現缺陷自動標注與工藝優化…… 當前,AI 大模型正加速向產業深水區滲透,而垂類大模型更迎來前所未有的黃金發展期。工信部明確表示,將全力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加強通用與行業大模型研發布局。作為通信科技領軍企業,中國電信及時響應,以深厚技術積累與創新實踐,引領垂類大模型發展,為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注入動能。
厚積薄發,筑牢垂類大模型發展根基
中國電信始終踐行 “人民郵電為人民” 的使命,從搭建全國通信網絡到布局 5G、云計算等前沿技術,持續夯實技術底座。在 AI 領域,其 “1+1+1+M+N” 的總體布局,覆蓋算力、數據、基座大模型及多元場景,為垂類大模型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撐。
憑借持續推進的算力基礎設施優化升級,中國電信已形成全球“2+4+31+X+O”的分布式資源布局,積極開展智能算力升級,規劃建設“2+3+7+X”公共智算云,建成上海、北京兩大萬卡智算集群。如今,中國電信匯聚各方資源,深化智算布局,已接入50家算力合作伙伴,自有和接入的智能算力合計達到62EFLOPS。
技術創新,突破垂類大模型發展瓶頸
如今,行業大模型正深度整合到各行業的核心業務流程中,成為推動業務創新和效率提升的關鍵力量。
中國電信全棧自主研發了覆蓋語義、語音、視覺、多模態的全模態星辰大模型體系,其中TeleAI更是完成了國內首個全國產化萬卡萬參大模型的研發。
在數據層面,中國電信打造 “星海” 數據資源地圖,整合日均1.6PB自有數據、27個行業數據及33省市公共數據,構建星海數據智能中臺等三大平臺,覆蓋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以高質量數據 “燃料” 驅動垂類大模型性能提升。
秉持開源開放理念,中國電信率先在央企開源多尺寸語音、語義大模型,吸引開發者共建生態。此外,中國電信持續完善星辰MaaS(模型即服務)服務能力,引入通用、行業大模型64個,集成109個頭部廠商模型能力工具,降低應用門檻,加速垂類大模型落地。
多元應用,垂類大模型賦能轉型發展
技術的創新與突破,最終都要落腳到實際應用中。中國電信將垂類大模型深度融入各個行業,讓科技成果真正惠及民生、推動產業發展。
在農業領域,基于“星辰·神農一號大模型”開發的“雄小農”AI 農業大模型,為種植戶提供病蟲害防治、土壤檢測等精準建議,助力農業智能化轉型。
在醫療行業,中國電信攜手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依托電信天翼云“云網安”數字基座,成功部署DeepSeek大模型底座。該底座在超聲報告內涵質控、麻醉訪視智能輔助評估、多學科MDT輔助診療等多個關鍵領域得到實際應用,構建了醫療垂直領域大模型智能中樞。
在工業領域,中國電信的“翼云控 - 星辰工業控制大模型” 和 “翼云采” 等解決方案發揮了重要作用,幫助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推動工業生產向智能化、數字化方向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