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5月17日消息(水易)近日,CIOE中國光博會與C114聯合舉辦“2025中國光通信高質量發展論壇”線上研討會——“50G PON:開啟萬兆光網商用浪潮”專場,多位行業資深專家就50GPON最新進展、技術演進路徑和應用場景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會上,中國電信研究院光接入網中心總監張德智發表《萬兆光網的關鍵技術發展和應用探索》的主題演講。他表示,萬兆光網的核心技術50G-PON標準基本完成,產業方向明確,同時在產業鏈的共同努力下,核心技術問題陸續攻克,整體成熟度提升明顯,支撐萬兆光網在小區、工廠、園區等重點場景的試點應用。
50G-PON關鍵技術標準基本完成
50G-PON是使能萬兆光網的核心技術,延續了時分復用架構,在系統容量提升5倍的同時,引入超低時延等能力。此外,50G-PON標準歸一傳統EPON/GPON技術路線,明確多代共存需求,支持平滑演進,大幅減少網絡建設和運營中的復雜度。張德智介紹,目前50G-PON關鍵技術標準基本完成,能夠支持規模萬兆接入。
功率預算C+方面,EPON區域,可沿用29dB要求,針對局部ODN質量劣化情況,可考慮適當提升0.5-1dB;GPON區域,采用多模技術方案演進升級時,必須支持32dB的功率預算等級要求,目前存在C+和C+b兩種技術選項,產業鏈正在探討歸一化。
上行速率選擇和多速率接收功能方面,今年3月12.5G速率已在標準中被放棄,主要原因是12.5G和25G速率在技術復雜度、成本上差異不大,統一收斂到25G對整個產業鏈更有利。目前標準提供25G/50G兩種上行速率選項,25G面向家寬和政企用戶,50G主要面向政企用戶。從產業能力來看,當前以25G為主,正在突破雙速率進程中,規模部署應支持25G/50G上行雙速率。
多代際共存方面,在張德智看來,多代際PON共存是運營商的強需求,運營商過去對FTTH、千兆網絡的建設,投入了海量的沉默成本,如果無法實現多代共存或是平滑演進,對投資不利。
目前在GPON區域,G/XG(S)/50G 3代共存方案總體進展順利,除了C+指標爭議外,標準基本完備,光模塊、芯片、設備等層面的成熟度不斷完善,網絡層面由于3代PON波分方式共存,系統容量各自獨立,無互相影響,GPON ONU無需退網。
EPON區域面臨的核心問題是IEEE EPON標準中上行波長1260-1360nm(100nm寬),與ITU-T 50G-PON上下行波長重疊,同時2010年ITU-T XG-PON標準,2018年IEEE 25G/50G-EPON,都選擇波分共存,放棄時分共存技術路線。
為解決上述挑戰,產業界存在三種方案,仍有待充分論證,目前而言,波分方案產業已具備能力(非對稱),可支持近中期實施;規模部署階段則需要綜合評估時分/波分方案。
產業鏈成熟,支撐萬兆應用創新
隨著技術收斂加速,50G-PON產業鏈也在快速發展,已推出第一代試商用/商用設備,第二代設備預期2025-2026年成熟,以支持未來的規模商用。值得一提的是,國內的50G-PON產業鏈日益壯大,國產化率穩步提升。經過調研和摸底,初步判斷國產化率總體在90%以上,部分廠家達到100%。
張德智表示,50G-PON規模商用仍有部分關鍵技術有待突破,包括EPON區域面向50G-PON的三代共存升級路線,對稱SFP形態OLT三模光模塊商用能力等等。
針對三模OLT光模塊小型化問題,中國電信研究院聯合產業合作伙伴,首次完成了非對稱速率SFP-DD小型化“三模共存”50G-PON OLT光模塊及系統驗證,滿足運營商現網GPON區域10G-PON設備面向50G-PON平滑演進升級的需求,有效簡化部署,無需機架空間擴容。
針對上行50G速率接收和32dB光功率預算等級能力問題,中國電信研究院與合作伙伴聯合攻克C+選項產業難題,完成行業首次對稱速率50G-PON C+功率預算能力的系統級驗證,結果表明各通道性能滿足標準要求,為低成本50G PON ONU規模商用展示了技術可行性,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張德智表示,整體來看,無論是在光模塊層面,還是在芯片層面,以及在設備層面的從標準到原型樣機到試商用設備到商用設備,產業鏈伙伴攻堅克難,加速試點驗證,推動50G-PON產業迅速發展。
最后,張德智介紹了中國電信積極推進萬兆應用場景的探索,包括依托萬兆全光接入協同FTTR組網,構建極致全光校園;萬兆工業光網提升工業數字化和智能化能力;打造萬兆直播基地等。未來,期望以能力開放賦能行業,構建開放的應用生態,實現共創開放生態、共榮產業發展、共享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