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7月27日下午消息(蔣均牧)當前,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特征更加明顯,已經開始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滲透到社會生活各方面;同時,顛覆性變革正在加速醞釀,機遇和挑戰并存。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AI+制造”發展論壇暨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深度行活動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長魏巍發表致辭,深入闡述了我國在AI賦能新型工業化方面的戰略部署與創新舉措。
魏巍指出,國家高度重視人工智能與制造業創新發展,工信部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決策部署,全方位、深層次、高水平推進AI產業創新和賦能新型工業化。一端抓供給,推動智能產業化,實施“揭榜掛帥”,推進計算芯片、算法框架、大模型等關鍵技術攻關,支持上海建設智能傳感器、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工作能力;一端抓應用,推動產業智能化,編織“AI+制造”行業應用全景圖,搭建線上線下供需對接平臺,遴選一批AI賦能典型案例,打造示范應用標桿;整體壯生態,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成立了工信部人工智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制定一批關鍵急需標準,強化標準引領,支持創建上海浦東新區等11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引導產業集聚發展,支持國家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落戶上海、為產業發展提供資本支持。
“尤其是我們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和綜合作用,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已在各地因地制宜開展了11場AI賦能新型工業化深度行活動,推動2000余家供給側和需求側企業精準對接、聯合創新,加快推進制造業智能化升級。”他談到。
魏巍強調,工信部下一步將進一步強化部門協作和產業協同,凝聚“政產協學研”各方面力量,深入推進AI賦能新型工業化。具體措施包括:
一、夯實底座,構建全棧式的安全可靠產業鏈,強化算力供給,突破高端計算芯片,加強行業大模型、聚生智能等算法攻關,加快推進軟硬件適配,組織實施“模數共振”行動,支持建設一批工業領域的高質量數據集。
二、深入實施“AI+”行動,面向裝備、電子、鋼鐵、化工等制造業重點領域,持續開展賦能行動深度行,推動人工智能與制造業雙向賦能,加快打造人形機器人、AI手機、AI電腦等智能終端產品,培育經濟新動能。
三、強化要素支撐,堅持標準引領,切實發揮標準“兜底線、促創新、強支撐”的作用,用好國家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支持力度,建設高水平開源社區,持續完善開源開放生態。
四、統籌發展與安全,深入踐行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加快制定AI科技倫理管理服務辦法,提升安全治理水平和能力,與各國共同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向善、安全的AI發展新環境。
魏巍還表示,上海市是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的高地,制造業基礎扎實、應用場景豐富,中國聯通在計算設施、數據積累方面優勢明顯,是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力量,對全國全行業都具有很強的示范帶動效應。他希望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各界能夠增進共識、深化合作,為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水平賦能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