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7月11日消息(水易)近日,在“2025無線電技術與應用發展論壇”期間,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5G在無線接入網、核心網、運維等領域分別開展AI與網絡融合技術研究,已經形成多樣化用例和技術方案。
無線側,基站側或者終端側基于對部分波束測量,預測出所有波束信息,大幅降低系統開銷;終端利用AI模型預測基站調度時使用CSI,為基站提供更精準信息,提升系統效率;利用AI/ML模型對信號測量結果做出推測,給出遮擋嚴重場景下高精度定位結果。
核心網方面,5G和AI的結合能夠實現體驗的升級以及新業務模式的創新。例如,體驗+AI,實現感知用戶/業務/網絡,保障差分體驗;新通話方面,通話+AI,支持DC新通道和AI媒體處理能力,實現業務模式的創新。
運維側,基于AI的數字助理和數字專家,提升運維效率,目前已經覆蓋監控和故障定位、業務變更、投訴處理等超過80%的場景。
與此同時,5G和AI雙向賦能,AI將融入異構設備、管控框架、業務服務多個層次,需要通過端邊云跨域協同、通算智多維能力協同、按需服務調度,構建移動通信網絡智能服務(AIaaS)調度與開放體系。
王志勤介紹,IMT-2020(5G)推進工作組積極推動5G+AI產業發展,包括組織無線AI大賽,打造業界首個公共無線AI數據集平臺,提出5G無線AI參考模型,建立無線AI測試體系等。
據了解,IMT-2020(5G)推進工作組在2024年,面向業務體驗保障場景,開展基于NWDAF的網絡智能化關鍵技術驗證;2025年,面向波束管理、移動性優化等典型場景,開展無線網(RAN)AI關鍵技術驗證。
面向未來的6G網絡,王志勤表示,6G智能內生網絡將催生出“連接+AI+X”的服務模式。與此同時,AI大模型、智能體等技術發展應用,驅動6G網絡支持“人-機-智能體”全新交互通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