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7月11日消息(艾斯)市場研究公司Omdia資深首席分析師Stephen Wilson在一篇最新文章中概述了Omdia近期報告《軟件定義固定接入網絡:機遇與挑戰》的部分研究發現。這份報告評估了軟件定義固定接入網絡(SDAN)的現狀,并分析和量化了此類部署的一些潛在優勢,最后展望了其未來發展前景。
SDAN的核心在于打破傳統的廠商硬件及專屬網元管理系統的封閉架構。SDAN旨在實現中立化的網絡管理方式,其統一的控制與管理可驅動網絡運維自動化,并提升業務保障與服務交付水平。
固定接入網絡的“軟件化”仍處于發展初期
截至2024年底,菲律賓環球電信(Globe Telecom)和澳大利亞NBN Co等大型固定寬帶運營商部署的最大規模SDAN已管理逾百萬用戶。許多新建網絡運營商(greenfield operator)也已成為SDAN的早期采用者。不過,SDAN的部署范圍仍存在一定局限:
·涉及多廠商的硬件部署管理仍然很少見,因為運營商通常傾向于通過初始的單廠商部署驗證預期效果,然后再轉向更復雜的多廠商部署。
·新型網絡管理系統通常僅限于新建網絡部署,通常側重管理較新的接入技術。
部分廠商在推動SDAN部署方面更為積極。例如,諾基亞憑借環球電信和NBN Co等客戶占據顯著優勢。同時,非OLT或ONT硬件供應商也在市場中發揮重要作用,如Netsia計劃于2025年啟動大規模商用部署。
不過,雖有顯著進展和關注度,但固定接入網絡距離完全自治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Omdia 2024年對運營商的調研顯示,根據TM Forum對自治網絡的定義,固定接入網絡在涵蓋的所有網絡域中平均得分最低(2.3分)。得分較低部分源于固定接入網域中許多干預措施仍需人工介入。
SDAN具備多重優勢,當前服務敏捷性最為關鍵
服務敏捷性是整體SDAN商業案例的關鍵要素,尤其當運營商面臨加速部署新業務與技術的壓力日益增大之時。SDAN在此領域優勢顯著;例如,新的OLT線路板卡應可實現即插即用。此外,OSS集成工作量可減少高達90%,部署周期可從長達一年縮短至數周。
SDAN亦可帶來顯著的降本效益。總體而言,10%-20%的運營支出節省具有可行性。在服務保障方面,SDAN有助于主動故障檢測,從而顯著降低平均修復時間(MTTR)——盡管未必能完全免除現場維護需求。鑒于運營商在該領域的運營支出規模龐大,即使運營成本的小幅百分比降低也可轉化為可觀的絕對節省。
相比之下,服務交付領域的情況則略有不同。部署SDAN帶來的絕對運營成本節省較低,但其節省百分比高于服務保障領域。
除成本節約外,SDAN還為新型批發業務模式開啟大門,相較于傳統的比特流(bitstream)業務能提供增強功能。盡管具體商業模式尚需深入研究,但批發商確有可能借此降低成本并吸引更多零售商接入其網絡。
Omdia分析師寫到,對于SDAN通過支持更先進的零售寬帶服務以提升收入的前景,我們認為可能性較低。雖然SDAN可支持網絡切片,但流量優先級劃分等方式也可用于提供此類差異化零售套餐。
SDAN的價值將隨時間推移而增長
多供應商網絡——在很大程度上由軟件定義網絡(SDN)實現——對運營商而言可能變得普遍且具有戰略價值。全球許多市場中FTTP提供商日益增多的并購活動正加速這一趨勢。在這種情況下,通過統一網絡管理平臺管理多廠商硬件環境的能力變得更具價值。
預計SDAN的戰略價值將隨時間顯著增長,尤其在人工智能(AI)更深融入寬帶運營之后。AI在整個寬帶生命周期(從構建階段、用戶安裝到網絡監控)存在許多潛在應用。廣泛的應用將驅動數據處理需求增長,要求基礎設施兼具高度可擴展性及針對高效數據流傳輸與收集的優化能力。云原生SDN架構可增強遙測能力,促進在更廣泛設備上實現比以往更全面、更頻繁的數據收集。
然而,盡管有充分理由相信運營商部署SDAN的可能性將日益增加,但仍存在一些挑戰。Omdia的初步研究表明,與現網的互操作性或集成但仍然是一個重大問題。并非所有供應商均遵循同一套標準,因此運營商自身需加大推動力度以提升供應商之間的互操作性。供應商亦需明確其具體目標,并理解開放性的價值可能隨時間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