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峰度夏在即,面對能源需求巨大且高度依賴外電的上海,有效應對保供調峰挑戰至關重要。上海鐵塔正創新探索虛擬電廠運營模式,為城市能源安全低碳轉型貢獻力量。
通過參與平臺接入和入網測試認證,上海鐵塔成為首批28家虛擬電廠運營商之一,并獲得上海市電力負荷管理中心頒發的虛擬電廠接入證書,于1月7日被上海市經信委認定為2024年上海市虛擬電廠創新示范單位,為虛擬電廠業務發展奠定基礎。
資源稟賦,探索參與“虛擬電廠”運營
虛擬電廠是什么?虛擬電廠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發電廠,不依賴傳統的集中式發電設施,而是通過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和自動化技術聚合用戶側可調節資源。相對于傳統電廠,它是一種規模化、常態化、精準化的調控,對信息通信技術、量測控技術都有更高的要求,同時調控手段也是更智能、更先進。
為了加強虛擬電廠的規范運營,上海市在2024年12月發布了《虛擬電廠接入技術要求(試行)》《上海市虛擬電廠入網測試認證方案(試行)》《上海市虛擬電廠運行效果評估方案(試行)》等一系列文件,涵蓋了接入原則、數據交互、調節性能、安全通信等方面的具體要求。
自2021年以來,上海鐵塔利用基站備用電池的冗余部分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參與虛擬電廠的運營。同時,在摸清家底過程中,上海鐵塔積極打造“數智化”基站,有效提升維護水平。
通過深度參與“虛擬電廠”運營,一定程度緩解了國網上海電力公司夏冬兩季用電高峰時電力保供壓力。目前,上海鐵塔的通信基站累計參與虛擬電廠虛擬電廠響應46次,響應量累計78萬千瓦時,相當于減少碳排放量624噸,服務上海市整體的電力保障,彰顯“國之大者”使命擔當。
數智賦能,支撐虛擬電廠體制機制完善
事實上,虛擬電廠對量測控技術提出更高要求。為此,上海鐵塔打造“可信數據”基站,通過程“交叉驗證+現場勘察”相結合的方式,取代早期通過人工進行信息核對;其次采用“剝洋蔥”的方式,協調FSU廠家、電池廠家,使所有的關鍵動環參數全部可獲取、可設置;再次通過“遠程放電”模式,完成對基站備電的精準核容,實現遠程對基站的充放電控制。
面向未來,上海鐵塔在推進虛擬電廠規范化、規模化和可持續化發展過程中,挖掘潛在負荷側的通信基站儲能電池參與虛擬電廠的解決示范,下一步持續從自有資源橫向復制到其他社會資源的能力輸出,助力上海市進一步完善虛擬電廠的體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