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全球腦力的激蕩,這是一次人工智能領域全球攜手邁向更美好未來的世界盛會。
7月6日,為期三天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落下帷幕——“以共商促共享 以善治促善智”,107場論壇探討尺度定律的數學極限、探尋人工智能賦能科學研究與產業發展……更向全球發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中國態度、上海倡議。
正如李強總理在開幕式上強調的,人工智能發展迫切需要各國深入探討、凝聚共識,共抓機遇、共克挑戰。中國愿與各國一道,推動人工智能更好服務全球發展、增進人類福祉,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智能未來。
閉幕是新征途的起點,人工智能的探索之路沒有終點。
在全球共識中共推“AI向善”
三天的盛會里,來自50多個國家地區的1300位全球領軍人物、展商、團組共襄盛會,包括9位圖靈獎、菲爾茲獎、諾貝爾獎得主,88位國內外頂級院士,如同星辰般匯聚,他們播下的靈感種子必將在不久的未來生根發芽,成長為推動技術躍升與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
不同于往年,今年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后加了個“暨”字,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AI 的治理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紅利,同時也帶來深度偽造、隱私保護、知識產權爭議等諸多風險挑戰。促進人工智能開發與安全,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和倫理問題是無法避免的重大課題,亟需通過對話與合作凝聚共識。
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表示,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用“以共商促共享,以善治促善智”為主題,把握了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的最新動態。從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角度來看,問題和挑戰主要集中在地緣政治、技術路徑、治理與技術步調協調、機制構建、監督執行等方面。為此,要加強協同共治,拓展多層次多渠道雙邊多邊交流對話,推進國際AI大科學領域合作,解決全球共同挑戰。“要推動AI治理體系成為國際公共產品,而不是小圈子俱樂部。”
的確,人工智能治理絕不是一個國家獨自面對的問題。聯合國秘書長技術特使阿曼迪普·辛格·吉爾在大會開幕上就表示,AI非常重要,僅僅依靠市場力量、分散的國家和多邊力量風險太高。如果想充分獲得AI的好處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國際合作必不可少。
呼應這一主題,今年大會期間,30余個國家的部長級官員及相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專門針對人工智能的治理進行了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國際對話。與會各方圍繞人工智能發展、安全和治理等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高度評價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及治理成就,表示愿積極開展交流合作,協力構建開放、公正、有效的治理機制,共同推動人工智能健康、安全、有序發展。
上海是中國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產業的城市之一,始終堅持把安全治理放在重要位置,推動人工智能治理技術、平臺、法規、服務全過程創新,持續加強治理規范建設、治理技術開發、治理開放合作。大會開幕式上發布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再一次表明中國的態度,貢獻了中國智慧、上海經驗。
上海宣言搭建了一座跨國界、跨文化的溝通橋梁,呼吁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同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與機遇。美國科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亞當·魯登博格對此給予積極評價,宣言中提出的“以高水平數據安全保障高質量數據發展,推動數據的依法有序自由流動,反對歧視性、排他性的數據訓練,合作打造高質量數據集”,這是人工智能發展中的一個關鍵要素。
與會專家們同時表示,AI全球的治理離不開前沿技術的加持。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問題上,圖靈獎得主姚期智認為,AI安全治理不是縫縫補補、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而是要探索讓AI和人類利益對齊的有益的通用人工智能,在設計時要有數學規律,讓機器人的一切決定都以人為本,機器人要和人保持交流,了解人的需求。要設計數學上絕對安全的通用人工智能,人類不直接和大模型接觸,只和可證明安全的白盒子交流。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首席科學家周伯文提出了探索“人工智能45度平衡律”的技術主張。他坦言,AI發展是失衡的,AI模型安全遠遠落后于性能,失衡的背后是兩者在人才密集度、商業驅動力、算力投入度上的巨大差異。長期來看,人工智能要大體上沿著45度安全與性能平衡發展,短期內可以有波動,但不能長期低于45度,也不能長期高于45度,這會阻礙技術和產業應用的發展。實現人工智能45度平衡律有很多技術路徑,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探索以因果為核心的路徑,它被稱為可信AGI的“因果之梯”。
在前沿探索中加速“AI賦能”
發展與安全是人工智能的一體兩翼。在安全和治理基礎上,探索AI前沿、更好推動AI賦能產業發展,也是今年大會的重要議題。
人工智能是科學探索的智慧引擎,是催動產業發展的催化劑。2023年初,Nature的一篇封面文章展示了對科研論文發展現狀的悲觀態度,指出“科學進步正在‘降速’”。
但令人欣慰的是,AI正在重塑科學發現的新范式。正如專家們在論壇上所言,大模型內部壓縮著世界知識,不確定生成的特性或將幫助人類打破不同學科領域的知識繭房,完成創新探索。譬如,天文學作為海量數據學科,是AI應用和驅動科學發現的最佳場景之一,人工智能以超乎想象的數據處理能力,揭秘宇宙深處的奧秘。
AI for Science也正在推動科學研究范式的新變革。尺度定律改變了人工智能,但僅僅依靠海量數據的壓縮和歸納總結并不足以達成通用人工智能。上海科學智能研究院院長漆遠就指出,就像AlphaGo戰勝李世石那樣,人類看到了機器超越人類認知的可能性。但更重要的是,要像AlphaZero那樣,讓AI具備自我學習和創新的能力。“AI for Science的最高體現,就是創造出能夠理解復雜世界、發現未知規律的 ‘AI愛因斯坦’”。
從科技前沿探索,到賦能產業發展,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各行各業滲透,深度融入生產經營的全流程,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升核心競爭力,催生新的商業模式,重塑傳統產業。
專家們表示,在智能化時代,人工智能廣泛賦能人類、工具、資源、技術等生產力要素,大模型在泛化能力上的“狂飆”,知識的發現得以加速,人類的能力邊界得以拓展,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持續升級,助推生產范式變革。
產業界人士深感,人工智能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是“生產力的生產力”——AI優化視頻創作的工作流,成為創新驅動的新引擎,AI毫秒級的代碼生成速度,不斷提升開發者編碼效率;AI驅動的無人駕駛駛入現實,變革未來出行圖景;大模型工業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滲透到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維管理等環節,開啟智能制造新篇章。從問答工具到輔助工具,再到智能體,大模型從通用場景邁向行業特定場景,提升生產力的效果愈發明顯。
基于人形機器人的具身智能是當前學術界和產業界學科交叉的前沿熱點之一,是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發展方向。上海正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趨勢,多款人形機器人原型機型發布,部分進入小批量量產生產。
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張英表示,人工智能以其卓越的賦能之力,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與廣度,重構著科學研究的邊界與產業發展的格局,它既是探索未知的燈塔,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引擎。
在持續加力中構建“AI生態”
全球學術界和業界的翹楚精英齊聚浦江,讓大會熠熠生輝。
配套的展覽更另觀眾們切身感受到AI的魅力,500余家知名企業超1500項展品參展,50余款新品首發首秀,均達歷史最高。近百個大模型集中展現,18臺人形機器人矩陣亮相,國內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開源公版機發布……一項項AI帶來的變革創新令人大開眼界。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是觀察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的窗口,也是上海打造人工智能生態系統的一個縮影,政府、企業、高校、研究機構與資本形成合力,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創新的良好生態。
這種生態協同促進了技術的快速迭代與產業升級,吸引著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目光,上海正逐漸成為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的高地。
各界之所以將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稱之為全球AI發展的風向標,就在于其觀點的前瞻性、首發首秀的影響力,更是各類標準規則的重要發布平臺——《語料建設導則》《人形機器人管理導則》等30余份重磅研究成果相繼發布,成為人工智能在各領域發展的重要航標。
人才是人工智能發展的第一資源。圍繞人才生態圈的構建,以SAIL獎、青年優秀論文獎、云帆獎、BPAA第四屆全球應用算法模型典范大賽、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大賽、浦源大模型挑戰賽為核心的“三獎三賽”,已經成為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重要組成。“三獎三賽”不僅是對人工智能領域杰出成果的權威認可,更匯聚起推動全球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的強大動力,讓更多青年人在人工智能的征途中乘風破浪。如今,約占全國1/3的人工智能人才在上海挖掘人工智能新機遇。
借力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這一平臺的影響力和輻射效應,上海正成為全球AI應用的最佳試驗田。
既在當下落地,更為未來蓄能。上海也在不斷用行動證明,他們的選擇不會錯。去年,大會對接210家上下游企業,達成110億元意向采購金額,推動重大產業項目簽約的投資總額288億元。統計顯示,今年大會更進一步,形成126個項目采購需求,預計意向采購金額150億元,推動新一批產業項目簽約的總投資額超4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簽約項目涵蓋大模型、具身智能和智算生態三大領域。這些項目的發展將進一步提升上海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從而在全球人工智能產業中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為上海乃至全球的科技創新提供重要支撐。
針對人工智能“上海高地”的建設,閉幕式上還給出更多“彩蛋”——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攜手各行業頭部機構,發揮連接器、加速器和放大器的獨特作用,使用書生大模型及生態技術,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創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與9家單位現場簽約;
揭牌兩大市級公共服務平臺“上海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實驗室”和“上海市智能算力公共服務平臺”,將進一步聚焦建設“五個中心”重要使命,深入落實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同時積極踐行《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率先垂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
上海市11家國資國企單位共同發布了“上海國資國企‘人工智能+’行動倡議”,積極擁抱人工智能,以技術創新提升競爭力。這一系列舉措將不僅推動國企自身的轉型升級,也將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上海市政府還宣布與中國移動深化戰略合作,錨定上海市未來三年5G-A與AI融合發展持續創新,助力上海保持數智化引領地位,啟動“上海5GA²示范之城”。
上海已連續成功舉辦七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鏈接全球資源的能力正不斷釋放和彰顯。上海市副市長陳杰在閉幕式上表示,面向未來,上海將持續做優大會“科技風向標、應用展示臺、產業加速器、治理議事廳”功能,持續增強大會溢出效應,打造人工智能領域交流合作的全球盛會。
既是閉幕,也是新征程的開始。明年,上海仍將舉辦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與海內外朋友攜手共襄盛舉,共同探索人工智能的無限可能。上海,永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