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電信日到來之際,山東鐵塔公司邀請華為資深講師,講了一堂題為《大數據基礎與應用》的課程,以電影《點球成金》利用大數據提升球隊成績為引子,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大數據的概念、來源、技術和應用,以加強公司員工對大數據理論的深入理解,踐行電信日2017年 “發展大數據,擴大影響力”的主題。
山東鐵塔自成立以來,積極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始終堅持“穿新鞋、走新路”,將大數據思維融入公司經營發展全過程,積極培育適合基站鐵塔專業化運營的體制機制,著力打造核心競爭力,固本強基,精準管理,取得了豐碩成果。公司累計交付5.9萬個基站鐵塔項目以及2500余處室內分布系統,資產規模超過178億元,管理運營的基站鐵塔達到11.2萬座,均居全國前列,實現了創新領先發展。
一、以大數據筑基精準運營
一是以大數據思維創新選址模式。基站鐵塔作為結構比較簡單的建筑,資源占用少,施工難度小。選址談址難度大是長期以來真正制約基站鐵塔建設的關鍵。為突破這個瓶頸,山東鐵塔充分結合大數據思維,在全國率先推出基于會員制的O2O“互聯網+選址”模式,對海量公眾資源分門別類,篩選出具備相關能量的社會人士,吸收成為基站選址談址力量,極大提高了選址建站效率和規范化水平。大明湖風景區是具有獨特自然山水景觀和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國家5A級景區,古建筑多,人流量大,景區管理嚴格,更是基站建設的“禁區”。“互聯網+選址”成功吸引社會能人參與協調,與景區達成一致,克服選址難、設計難、建設難等重重困難,創新建成超然樓“隱形基站”,既解決了景區移動網絡覆蓋問題,又滿足了景區及市政管理部門的美觀要求,實現了基站鐵塔與周圍環境的和諧統一。
二是以大數據思維抓好基站鐵塔規劃建設。通過分析現有鐵塔資源,結合移動網絡發展演進趨勢,山東鐵塔高起點完成了全省17地市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專項規劃編制,并全部納入當地城鄉規劃,有效保證了通信設施的快速規范建設。近3年時間里,圓滿交付5.9萬個基站鐵塔項目以及2500余處室內分布系統,包括濟青高鐵、京滬高鐵、青島地鐵、膠州灣機場信號覆蓋等大型項目,相當于山東省通信行業三十年來建設量的70%。塔類交付站址共享率達到73%,相當于少建鐵塔3.2萬個,節省資本開支56億元、運營成本4.1億元,節約土地超過2000畝,為行業和社會帶來極大效益,為實施“網絡強國”、“寬帶山東”戰略和“互聯網+”行動計劃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是以大數據分析把控工程質量。山東鐵塔成立虛擬工程質量監控中心,按照總部標準,每天通過PMS(項目管理)系統檢查當天所有完工項目的工序工藝照片,嚴控工程質量。自2016年8月份至今,共計檢查4967個項目。經過數據分析,細化明確設計、監理、施工等各個單位易出現何種問題,并進行針對性控制,確保總部歷次互聯網工程質量檢查合格率均保持在95%以上,被總部評為 “工程質量管理先進單位”。
四是以大數據分析支撐運行維護。面對11.2萬座基站鐵塔,山東鐵塔從多維度、動態分布、結構組成、衍生關系等方面挖掘和遞歸,揭示海量數據背后的通信基礎設施運行情況和運行趨勢,實現互聯網時代的智能運維。山東全省已完成動環監控系統建設,基本實現了對具備條件站址的全監控。在此基礎上,采用底端解析、協議自動適配、智能告警關聯、無線回傳等多項先進技術,實現全省集中監控,破解鐵塔數量巨大、資產高度分散的管理難題,做到實時監測、實時邏輯關聯與控制,把傳統的“命令-執行”式生產轉變為“信息共享+自我管理”式生產。通過對蓄電池的歷史性能數據挖掘,根據電池電壓變化值、放電時長數據,建立每個基站電池的性能數據模型,計算續航時長,在大面積停電時實現發電精準調度、資源精準配置;還可以綜合氣象、突發事件預警、電力、交通等信息,預列受影響站址清單,預判易發生危險的鐵塔站址,提前準備,使應急工作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防御,有效降低災害損失,提升應急保障水平。2016年底,全省站址平均斷電退服時長控制在1.06分鐘以內,居全國第一,有效保障站址設施安全穩定運行,助力網絡強國戰略落地。
“沒有海量數據,發展大數據產業就是一句空話”。大數據時代,企業數據生產能力依賴于牢靠的基礎管理和基層管理。全面鍛造“雙基”管理能力,形成日臻完善的體系機制,才能獲取高質量、有價值的數據,確保數據庫里沒有短板,實現企業的標準化操作、精準化管理、規范化運營。
二、以大數據拓寬發展之路
為精準掌握公司運營發展的全量數據,山東鐵塔組織開展了以資產、資源和產品核查為代表的“固本強基”專項行動。成功開發了現場核查管理系統以及手機APP,完成11萬個站址的核查和異常數據清理,采集鐵塔、機房、設備、機位、槽位等現場照片297萬張、標準化現場準確數據3300萬項,存儲數據1.5T,并構建了嚴格的數據動態管理機制。這既奠定了通過上市驗收、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效益的基礎,又奠定了大數據分析運營的基礎。精準掌握事關公司生存發展的各類海量數據,成為山東鐵塔最大的管理運營優勢。
一是創新開展大數據的分析應用。下一步,山東鐵塔將依托數據倉庫和大數據分析系統,全面建立數據管理分析體系,將數據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通過廣泛的內外部理論培訓和現場實操,切實增強大數據挖掘意識,掌握方式方法,提高挖掘能力,從網絡規劃、資源優化、共享提升、單站核算、資產全生命周期等方面鋪開,對海量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并用活用好,不斷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益。借鑒百度、谷歌搜索模式,把“在線”和“可視”作為大數據管理方向,探索構建“鐵塔在線”,發揮數據最大價值。“在線”是將海量精準數據全部集中在一個平臺上,滿足省、市、區域各級數據查詢和分析需求,方便快捷地反饋給需求者;“可視”是指將海量照片、合同等原始資料,與各類數據綁定,應需求隨時查閱,不再單純地使用枯燥的常規數據展現,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積極拓展大數據的社會共享。進一步探索公司數據與社會數據聯合發掘應用,以鐵塔數據價值為中心,開創新型商業模式,充分利用我省11萬座鐵塔資源,大力推進社會共享,與大氣環境監測、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安全等行業主管部門合作,提升與國計民生緊密相關行業的精細化、信息化水平。目前,山東鐵塔已與齊魯交通發展集團以及山東省高速交警總隊開啟了資源共享與合作。齊魯交通為山東鐵塔提供全省60%的高速路網數據,鐵塔公司可根據基站鐵塔建設需要,挖掘路網周邊地理環境、海拔高度等數據,利用這部分資源優先布點建設。山東高速交警總隊租賃高速公路沿線的鐵塔、機房及電源配套設施,安裝監控設備,完善高速路網安全監控。
隨著信息化、現代化的發展,地球越來越小,朋友圈越來越大。數據,成為連接你我、了解彼此的快車道。在不久的將來,在線的不只是網絡,鐵塔也將“上線”,成為數據倉庫里的根根“神針”,為共享社會、數字經濟穿起監控監測、媒體宣傳、信息交互等條條專業線,編織成鋪天蓋地的數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