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推進服務業數字化,建設智慧城市、數字鄉村。
近年來,以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數字政府、社會、經濟不斷增添新動能。常州聯通武進區分公司堅持黨建引領作用,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立足“數字信息運營服務國家隊 數字技術融合創新排頭兵”定位,通過與武進工信、經發開展黨建結對,聚力落實“數智強企”戰略,為千行百業“賦能賦智賦值”,為武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造堅實數字底座。
以數賦智 繪就智改數轉工業云圖
“‘智改數轉’不僅僅是技術革新,更是企業戰略規劃、經營理念、組織運營等全方位的變革。”常州市茂全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雷熊表示,隨著武進聯通對企業數字化的不斷推進,切實感受到公司的成長步伐在明顯加快。
茂全橡塑從事橡膠和塑料制品業為主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曾先后榮獲“市級高新技術產品”等資質和榮譽。2019年起,企業逐步走上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之路,按照智能車間和綠色車間的建設標準,企業車間全面嵌入了MES生產管理、IWMS物流管理、SPC質量管理等數字化生產系統。
從“制造”到“智造”,數字化賦能是關鍵。結合茂全橡塑轉型升級的發展現狀,武進聯通為其量身打造企業云、云倉儲等5G技術 ,整合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商流,實現整體供應鏈信息化管理和降本增效。
助力企業智改數轉,體現央企擔當。2023年8月以來,武進聯通對標兩化融合、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以及星級上云等相關標準,由黨員干部帶隊組織開展對中標標段企業的數字化診斷,為其提供可對標的同行業國內智改數轉標桿案例,提升了企業對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的認識水平。截至目前,共有38家企業完成入企調研和信息化評估工作,形成診斷報告38份,均已驗收通過,累計派出數字化診斷員400人次、診斷時長超1000小時。
以數賦治 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米”
“感謝‘數字鄉村’工作平臺,幫我找到肇事車輛。”日前,禮嘉鎮蒲岸村村民在回家道路上出了車禍,由于村民年紀較大未看到肇事車輛車牌,禮嘉鎮蒲岸村村委副主任王飛通過“數字鄉村”工作平臺上的視頻監控,成功協助警方找出肇事車輛。
2021年7月,武進聯通與禮嘉鎮蒲岸村完成“禮+紅盟”黨建共建項目合作,建設武進區首個“數字鄉村”工作平臺。依托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等手段,以手機屏為終端,實現組織溝通、協同等在線服務,并將服務信息精準送達到戶,為基層治理注入“智慧基因”。截至2023年底,“數字鄉村”工作平臺已覆蓋全村90%以上居民。
“依托平臺,我們村內打造了‘數字+網格’的基層治理新模式。”禮嘉鎮蒲岸村黨總支書記殷靜波介紹,新模式以村(組)、戶、人三級人員管理體系為基礎,建立了“有呼必應,接訴即辦”的工作機制。通過平臺“隨手拍”功能,村民還可以實時反饋問題并督促村干部處理,進一步拓寬村民參與村內治理的渠道和途徑。利用“數字鄉村”工作平臺的視頻監控功能,蒲岸村對村內的12個主干道口及蒲岸大環線沿線實現了視頻監控安裝全覆蓋,村民、網格員隨時隨地打開手機便可以查看本村整體環境、人員流動、治安狀況。
以數賦志 扮靚鄉村振興惠民“豐景”
武進地處太湖上游,轄區內水系河網眾多,自然資源稟賦,陽湖水蜜桃、禮嘉葡萄、前黃大米、湟里牛肉……武進各區域的特色農產品琳瑯滿目。在數字化時代,就如何幫助農民提高生產效益、開辟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新型銷售渠道,共享“數字紅利”,也是武進聯通一直在思考的命題。
依托“數字鄉村”工作平臺增設的供銷服務,蒲岸村完成了農產品的自產自銷,進一步拓寬了村民增收渠道。近年來,蒲岸村52名農戶實現增收,線上累計銷售農產品近120萬多元,人均年收入增加近1萬元。通過數字鄉村建設,武進聯通將地域文化與村內生態景觀融為一體,助其構建了“農家樂+窯文化+小菜園+打卡點”的運維模式。2023年以來,武進聯通還舉辦了多場數字鄉村直播助農系列活動。雪堰鎮的水蜜桃、禮嘉鎮的陽光玫瑰……武進聯通黨支部聯合各鄉鎮、村支部組織發起直播帶貨“領頭雁”活動,進一步為武進的“三農”發展賦能。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武進聯通將繼續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持續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中國聯通“十四五”戰略規劃綱要(修訂)》工作部署,進一步擔實“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拓展聯網通信算網數智”主責主業,持續助力企業生產、社會治理、農民生活與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深度融合,為社會數字經濟發展貢獻聯通力量,以實際行動踐行央企擔當,助力地區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