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5月16日消息(張海龍)今年世界電信日主題是“發展大數據,擴大影響力(BigDataforBigImpact)”, 這是國際電聯首次以大數據為主題。
國際電聯秘書長趙厚麟在電信日寄語中表示:“鑒于數據和連通性的未來數字增長,這也將是一個機會,更加重視治理和監管的重要性,以及對個人隱私和安全性的影響。”“我們將學習如何更好地完善和利用大數據,并有機會了解大數據可以對全球有極大的影響力。”
電信行業具備天然的大數據優勢
在2017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紀念大會暨南方通信論壇上,廣東省通信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蘇少林表示,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正成為一種新的資產、資源和生產要素,是21世紀的“鉆石礦”。通信行業作為目前數據量最大、覆蓋面最廣的行業之一,擁有大量具有社會屬性、消費屬性的數據資源,是一座儲量驚人的“數據富礦”。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發布的《電信大數據應用白皮書》中指出,電信行業大數據應用領域的分布,從橫向上看覆蓋了金融、交通、醫療、智慧城市、零售等多個垂直領域看,而從縱向上看,電信行業大數據的業務廣泛應用于客流分析、服務優化、精準推銷等多個方向。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副總工程師郭順義表示,國內運營商的大數據需求主要集中在網絡管理和優化、市場與精準營銷、客戶關系管理、企業運營管理以及數據的商業化等方面。
大數據成三大運營商布局重點
在傳統電信業務增量不增收的情況下,云計算、大數據已經被三大運營商看做是未來的新的增長點,并且在業務層面上做了諸多布局。
例如,中國電信通過構建數據共享服務體系,整合內部數據,為企業發展提供數據支撐和決策意見,同時引領業務發展,即發揮數據價值,優化業務資源利用。對外則以應用為王,即推進相關技術和應用,提升客戶感知,支撐流量經營。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計算分公司大數據事業部副總經理藍曾威介紹,中國電信幾乎所有大數據應用都是基于云平臺搭建,如今大數據平臺建設擴展到31個省,數據的種類擴展到十幾類,實效性不斷提升。2015年中國電信正式發布“天翼大數據”品牌,成為國內電信運營商的第一個大數據業務品牌。如今依托中國電信在內蒙和貴州兩大數據中心,以及多個區域下沉邊界,中國電信的大數據平臺對外提供“C+1”產品結構,覆蓋了金融、旅游、地產等各個行業。
中國聯通打造了大數據的六大產品種類,包括征信產品、沃指數、精準營銷、用戶標簽、能力開放平臺以及智慧足跡服務。根據中國聯通透露的2017年大數據發展計劃,將把發展重點進一步聚焦旅游大數據、廣告大數據、交通大數據三大行業應用及面向公眾用戶的“小數據”個人應用。
中國移動大數據系統總架構設計師段云峰介紹,中國移動的大數據從2010年開始規劃,除了技術探索以外,在大數據對外服務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礎性的工作,包括對外的產品服務和數據變現。
集團、省分公司均在布局大數據業務
除了集團一級在探索大數據的未來發展外,運營商的各省分公司也針對大數據業務進行探索。
北京移動大數據室經理杜洋認為,既然是大數據,那么數據的集中整合必然是有利于解決市場需求的。很多行業機構都有全國性的數據服務需求,集中解決一些普遍的全國性需求。在技術和服務上,大數據日趨成熟,但是和客戶需求之間還存在相當差距�?蛻敉鶡o法準確描述自己對大數據服務的需求,這一點還需要行業形成合力共同將大數據從技術服務向商業化進行轉換。
這一問題也為電信運營商帶來了大數據業務發展的新機遇。集團與省分公司的組織架構讓運營商可以既集團層面集中解決普遍性問題,又可以在省分層面上與客戶進行無障礙溝通,靈活發展并形成各自的地域特色。
目前,三大運營商幾乎各個省分公司都推出了結合當地特點的大數據業務。以北京移動為例,北京移動從2013年底就開始大數據的研究和開發工作,2014年形成收益,2015年正式推出司馬大數據品牌并固化了服務產品。經過幾年技術上、市場上和公司內部組織優化上的積累,2017年應該是實現突破的一年。
目前,司馬大數據提供端到端的客戶服務及行業解決方案;未來司馬大數據還將作為大數據平臺對外開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