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時代正在開啟。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發展工業互聯網,拓展5G應用,加快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這些技術和應用的落地,背后需要強有力的網絡支撐。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汕頭公司網絡部資深技術主管陳穎宇專注國際海纜維護20余年,他今年圍繞國際海纜建設和維護提出了三個建議。
嚴厲打擊海光纜保護區內違規漁業作業活動
國際海光纜通信是我國與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實現網絡互聯的最主要方式。近年來,受船舶違規拋錨和漁業捕撈作業的影響,海光纜阻斷事故頻繁發生。統計顯示,2017-2019年期間,崇明國際海纜登陸站維護區域內發生的國際海光纜故障就達到32次。2019年上半年,瓊州海峽4條海光纜相繼因漁業船舶海上違規作業而發生中斷,給我國國際信息通信安全帶來嚴重影響。
針對上述情況,陳穎宇呼吁加強漁業船舶海上作業安全管理,嚴厲打擊海光纜保護區內違規漁業作業行為。
在具體的措施上,陳穎宇建議,農業農村部從保障國家信息安全的高度將海光纜保護列入部門重點工作,在上海、廣東、山東和海南等重要海光纜通信樞紐節點的區域開展專項執法宣傳和執法行動,打擊海光纜保護區內的違規拋錨和捕撈作業行為,保障海光纜安全。同時,建議農業農村部規范漁業船舶使用的AIS船載設備電子海圖管理,確保電子海圖數據能得到及時更新,使海上作業人員能夠準確識別海光纜保護區,避免因信息不準確導致在海光纜保護區內進行違規作業,影響海光纜安全。
優化國際海光纜建設項目環評審批
隨著寬帶中國戰略的實施,我國網絡建設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移動用戶數和寬帶普及率均達國際領先水平。然而,在國際海纜領域,我國國際海光纜的數量和國際互聯帶寬的規模與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以及網絡強國戰略定位不匹配,正在成為制約我國國際競爭力提升的一個因素。
陳穎宇認為,隨著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國際互聯網帶寬需求將不斷增長,我國國際海光纜建設將迎來重要發展窗口期。在此背景下,國際海纜審批流程復雜、周期長將成為一大“短板”。
陳穎宇表示,由于國際海光纜路由長,涉及用海行業多,新建國際海光纜審批流程復雜,審批周期長,相關項目的審批時間往往長達30個月,制約我國國際海光纜建設。
陳穎宇建議優化國際海光纜建設項目環評審批。首先,進一步優化國際海光纜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程序,提升審批效率,縮短審批時間;其次,在重新評估國際海光纜對海洋環境影響的基礎上,對《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進行修訂,將“海上和海底電(光)纜工程”相關工程類型在“其他海域”的影響評價等級從1級改為2級,相應的海洋環境調查要求從兩季改為一季。
在《漁業法》中增加海纜保護條款
正如前面提到的,船舶違規拋錨和漁業捕撈作業是導致海光纜阻斷事故頻繁的重要原因。為了更加系統、全面地解決這個問題。陳穎宇建議在《漁業法》中增加海底電纜管道保護的相關條款。
陳穎宇認為,在《漁業法》中增加海底電纜管道保護規定相關條款,不僅將規范海上漁業生產活動,提高漁業生產從業人員護纜安全意識,同時還能夠使漁政管理部門在開展海底電纜管道保護工作時有法可依,最終有力保障國家網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