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技術的發展,制造業開始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拓展,軟件定義、數據驅動、平臺支撐、服務增值、智能主導等特征日趨明顯。工業軟件作為高端工業裝備的“魂魄”和“大腦”,對于國民經濟和工業的核心關鍵價值逐步為國人所認知,發展工業軟件已成為國家共識。
工業 APP 作為工業軟件的新形態,相對于傳統工業軟件,具有輕量化、定制化、專用化、靈活和復用的特點。用戶復用工業 APP 而被快速賦能,機器復用工業APP而快速優化,工業企業復用工業APP實現對制造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創造和保持競爭優勢。
同時,工業APP是實現工業互聯網平臺價值的最終出口。工業 APP 可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面向特定工業應用場景,進行共建、共享和網絡化運營,支撐制造業智能研發、智能生產和智能服務,使用戶通過對工業APP的調用實現對特定資源的優化配置,最終激發全社會資源形成生態,推動工業技術、經驗、知識和最佳實踐的模型化、軟件化和封裝,形成海量工業 APP。
目前工業APP仍處于探索與起步階段,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和統一的體系。我國工業 APP市場態勢開局良好,首先得益于我國工業領域門類齊全,基礎雄厚,規模龐大,并在制造業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數據資源、知識資源;其次我國軟件相關產業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發展勢頭強勁;最后,我國在消費領域APP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技術模式、商業模式對工業APP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然而工業APP在開發通用性方面卻存在問題。當前工業微服務架構和傳統開發模式共存,工業 APP 的開發并沒有統一的平臺、框架和標準,現有的工業APP都是基于各家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服務和接口,缺乏通用性。因此工業APP的可移植性比較差,代碼的可復用性低,這也成為制約我國工業軟件發展的最主要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工業APP是我國傳統產業轉型換道超車的一個歷史機遇,要加強我國工業APP的發展,需要政、企、產、研、用共同努力。針對上述問題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建議政府培育出有影響力的工業 APP開發平臺,搭建工業APP生態環境,從工業APP的開發、測試、分發、交易等環節推動完善基礎服務支撐體系。
第二,建立體系完整、分類明確、指導性強、滾動修訂的工業APP開發、測試、分發的標準,支持工業 APP 開發者進行自測試、自評估,加速工業 APP 的應用推廣。
第三,加強培育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建立可重用的機理模型庫。基于大量可重用的基礎、專業和行業模型庫,快速開發設計仿真類工業 APP,并進一步支持替代集中參數機理模型類等復雜工業APP開發,圍繞行業產品研發設計形成一系列完整的行業 APP 集合。
第四,培育面向開發者的生態,加強開源社區建設。注重開源社區培育,支持龍頭企業面向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和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需求,建設開放開源技術、代碼開發包和開發工具的開源社區,盡快補齊短板。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積極參與融入國際成熟開源社會,爭取話語權。
第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解決工業APP企業融資難等問題,學習消費類APP后向收費模式,先讓用戶用起來,再通過后續服務訂購、廣告、大數據服務等方式進行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