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10月22日上午消息(舒允文)編者按:站在數字經濟的風口浪尖,以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互聯網、大數據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數字化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成為時代最強音。作為網絡強國的“國家隊”、數字中國的“主力軍”,上海聯通始終植根上海這一方熱土,堅持將自身發展與國家要求、城市發展、行業進步同頻共振。
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上海聯通將如何打造新一代基礎設施,構建新型數字能力,賦能千行百業、創造高品質生活?又將怎樣為持續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發揮更大作用?
“十三五”期間,數字經濟全面興起,通信行業從4G邁入5G,進入了全業務發展時期,為在有限的市場里尋找發展空間。
上海聯通堅持理念先行、摸石探路,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的差異化發展道路,加快在趨勢性領域的戰略轉型布局,在新興的數字化服務領域搶抓先機,逐漸走上了一條以創新為引領的差異化發展道路。這條路,并不容易,一走就是五年。
上海聯通在云、大、物、智、安等前瞻性領域加快布局,在創新領域打造差異化發展優勢
“起初,客戶對我們并不了解,”上海聯通與某飛機制造企業合作打造的5G“智連工廠”的項目經理劉嘉欽回憶道,“我們多次拜訪客戶,他們一直擔心運營商對于OT的理解不深,不能切實解決他們在生產管理上的痛點。我們就馬上組建了IT與OT融合的多元化團隊,每個人都苦學OT知識、生產流程工藝、管理痛點,想方設法解決技術難點,給出了非常接地氣的解決方案,獲得了客戶的肯定。”
這個雙方共同打造的國內首個5G民航智慧工廠標桿項目背后,是所有參與其中的聯通人近2年的潛心研究、辛勤付出,直到現在也還繼續聚焦民機設計、制造、試飛、運營和供應鏈管理等多個關鍵環節。該項目還入選了工信部《“5G+工業互聯網”十個典型應用場景和五個重點行業實踐》。基于此案例的成功破冰,中國聯通牽頭編制《面向航空領域的“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及技術要求》行業標準并在2021年人工智能大會上發布,打造了具有普適性的中國智能制造新范式,助推國產大飛機智能制造邁入最佳實踐之路,實現了從“項目”到“頂規”的大幅跨越。
艱難起步之時,許多像劉嘉欽團隊這樣的上海聯通人,披荊斬棘、迅速成長,助推了上海聯通在“云、大、物、智、安”領域形成一批領先的自有能力,實現了從“0”到“1”的破局:他們在業內率先發布“云聯網”;在大數據與AI方向的建設早于同行業;在物聯網板塊打造“物聯、數聯、智聯”的數字底座,率先實現“物超人”,自主研發的“聯擎”品牌多個產品榮獲多個工業互聯網獎項;在安全方面構建了自主可控安全體系,加快安全能力輸出,加速安全能力變現。
得益于強大的自有創新能力,上海聯通牢牢把握新一輪戰略發展機遇,打造了上海首個市級政務云平臺,更好支撐市政府兩網建設;與瑞金醫院共同承建國家發展改革2020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探索基于5G網絡特大型城市區域智慧醫療應急救援體系建設,開啟智慧醫療新時代;還有校園標桿項目盧灣一中心小學未來數字校園,以及國內某大型石油公司海上無人平臺智能應用項目等。
諸多標桿項目,使得上海聯通在業內已然形成了先發優勢,走在了數字化轉型的潮頭。“創新”“靈活”成為了上海聯通最重要、最鮮明的發展特色,也成為上海聯通最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