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西垣曲到美國舊金山,賈躍亭這個從小鎮走出的青年早已成為一個互聯網的明星人物。
但一邊是用生態布局的宏大故事,一邊卻是資金鏈屢屢遭受質疑。而賈躍亭在11月6日的公開信中對樂視資金鏈危機的承認,也讓他和他一手創立的明星公司陷入了一連串的負面危機當中。
這不是賈躍亭和他的樂視遭遇的第一次危機,也不會是最后一次。但當販賣情懷和“洗腦”式的生態化反理念已經打動不了投資者時,賈躍亭和樂視會如他在公開信中所說的被巨浪吞沒還是將海水煮沸?
中國好同學
在自曝供應鏈危機10天后,賈躍亭從他熟人圈里為樂視汽車拿到了第一筆6億美元投資。
11月15日下午,海瀾集團、恒興集團、宜華集團、敏華控股、魚躍集團、綠葉集團等十幾家國內企業或老板正式與樂視控股簽署了第一期3億美元的投資協議。這些企業家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即他們都是賈躍亭在長江商學院的同學。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11月14日,海瀾集團董事長周建平帶隊與樂視進行投資談判,經過兩天雙方達成正式的投資協議。
周建平在簽約儀式上說:“我們六班全班共同委托我與樂視進行項目洽談。經過兩天的洽談,我們代表全班一起圈定6億美元的投資,其中11月底到12月之間先投3億美元。”他同時表示,12月中旬之前第一期投資將全部到位。
而敏華控股、綠葉集團等上市公司卻戲劇性地先后發布公告,宣布公司并沒有參與對樂視投資后,樂視官方在11月15日晚間也發表聲明表示,敏華控股董事長黃敏利、綠葉集團董事長劉殿波等CEO同學投資樂視是基于對賈躍亭及生態創新模式的充分信任與前景看好,系個人投資,非上市公司參投。
11月6日,賈躍亭在公開信中坦承,發現公司身后是一片冰冷深海。他在信中說,近幾個月以來,供應鏈壓力驟增,再加上一貫伴隨LeEco發展的資金問題,導致供應鏈緊張,對手機業務持續發展造成極大影響。
而在這封公開信前后,一連串樂視的負面消息也接踵而來。
在樂視股價被曝在股市已經跌出1/3之后,樂視拖欠供應商上百億的貨款、樂視投資的FF(法拉第未來)在美國內華達州的工廠已經停工、48億元定增無法在2016年完成等真真假假的消息接踵而至,將樂視和賈躍亭推至風口浪尖。
而最新的質疑來自美國內華達州財政部長長丹·施瓦澤。他在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質疑樂視就是一場龐氏騙局。
互聯網征程
要看清賈躍亭如何從山西小鎮走到美國舊金山,故事就要回溯到1996年。
當年23歲的賈躍亭,離開了山西省垣曲縣地方稅務局網絡技術管理員的崗位下海創業,從事電腦組裝、銷售和印刷等業務。這次下海經歷也讓賈躍亭淘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1999年賈躍亭將生意做到了太原,那一年,他在太原創立了太原市西伯爾電子工程有限公司。2002年,賈躍亭又成立了主營移動通信設備開發和生產業務的山西西貝爾,樂視網的招股書中曾披露,賈躍亭持有山西西貝爾90%股權。
在成立山西西貝爾的第二年,賈躍亭北上入京,成立了北京西伯爾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次年脫胎于這個公司移動業務部的樂視網成立。樂視網是賈躍亭與互聯網發生連接的開始,也是他第一個具有“成功意義”的公司。
賈躍亭和他的樂視網趕上了視頻網站的爆發期。2005年,美國的Youtube網站成立,隨后國內的土豆、PPS、優酷等視頻網站紛紛上線;而“顛覆者”的光環讓樂視的資產在市場對視頻網站的一片看好中一路走高。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樂視網的總資產僅有6433.75萬元,而到上市之初的2009年,這個數字是原來的近4倍。
2010年8月12日,樂視網在創業板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視頻網站。2014年初,樂視的市值一度沖到了410億元人民幣,成為創業板市值最高的公司,賈躍亭也一舉躍升為創業板首富。
但在這個最“瘋狂”的年份里,賈躍亭個人和樂視網也遭遇到了空前危機。
2014年6月,賈躍亭以“考察”的名義出國,但遲遲不歸。對此,樂視的官方說法是,從當年6月份開始,賈躍亭親自帶隊赴海外進行督戰樂視的全球化戰略;但外界將他這次漫長的海外之行和引發山西官場動蕩的政治風波聯系在一起。同年,他被診斷患有胸腺癌,在香港進行了切除手術。
攤大餅危機
在海外滯留5個月后,賈躍亭在2014年11月安然回國。或許是2014年的人生太過波瀾起伏,賈躍亭在回國后,帶著樂視開始了更為激進的擴張。
截止到現在,賈躍亭已經一手將樂視從一家在行業內并不靠前的視頻網站,打造成擁有內容生態、手機生態、體育生態、互聯網及云生態、大屏生態、汽車生態及互聯網金融生態七大業務的龐大公司。而賈躍亭反復提及的“生態化反”已經從讓人一臉迷茫變成了人人都要提及的時髦詞匯。
在賈躍亭向別人講述他復雜的生態故事時,樂視旗下各業務也在市場上獲得了讓其他企業難以望其項背的巨額融資。
Wind數據顯示,樂視的融資記錄顯示其所有業務共計融資近500億元。其中,上市公司樂視網自2010年上市以來通過IPO、定增和發債直接融資92.89億元。賈躍亭家族還頻繁通過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進行融資,以輸血樂視旗下各子業務。
而在非上市公司部分,《華夏時報》記者根據樂視此前公布的數據進行粗略整理,樂視影業、樂視汽車、樂視體育、樂視手機等業務拿到的融資金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在被市場華麗追捧的同時,外界對樂視資金鏈的質疑從未停止。樂視也被質疑是活在PPT上的公司。
賈躍亭在11月9日的投資者會議上表態,樂視網是樂視生態的起點,今后會把更多精力放在上市公司。他同時表示,當非上市公司的業務盈利進入高速增長期的時候,會考慮裝入上市公司。
但在聽了太多情懷和故事后,逐漸冷靜的投資者們要看的是實實在在的利潤。賈躍亭對資金鏈危機的坦承,以及對樂視融資能力不強的定語,無疑正擊中了投資者心中那根敏感的懷疑神經,樂視到底要融多少錢才能讓賈躍亭畫出的美好“大餅”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