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7日第二屆中國互聯網企業發展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在論壇上發布了《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態勢暨景氣指數報告(2016年)》,其中的亮點是編制了“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景氣指數”這一觀測互聯網行業發展狀況的“晴雨表”,為行業分析、政策制定、政策評價等提供重要參考。該指數的發布在業界引發了巨大反響,6月8日《人民郵電報》整版刊登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景氣指數的專題文章。為便于該指數的應用推廣,我們將分三期進行系統性的解讀。
一、指標選取原則
景氣指標體系要具有較高靈敏度且便于觀察,能夠從不同方面反映經濟總體發展規模、水平和速度。景氣指數指標的選取要遵循以下原則:①指標的經濟含義;②指標變動的協調性;③指標變動的靈敏度;④指標的代表性;⑤指標的穩定性;⑥指標的時效性;⑦數據的可獲得性。我們基于以上標準選取互聯網行業發展景氣指數的指標。
二、指標體系確定
我們從宏觀經濟、基礎能力、行業發展、業務發展四個層面選取相關指標。宏觀經濟層面從大處著眼,反映互聯網發展的宏觀背景情況,指標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工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基礎能力層面立足信息通信業,從網絡、終端、用戶的發展情況來反映支撐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基礎能力,指標包括: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寬帶用戶數、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時長、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聯網終端出貨量、數據流量資費。行業發展層面從行業自身視角,反映行業運行的總體態勢,指標包括:上市互聯網企業市值、上市互聯網企業營收、互聯網投融資。業務發展層面對行業細化分解,從典型業務的具體發展情況來折射出行業發展態勢,指標包括:網絡零售交易額、網絡游戲市場規模、網絡視頻日均點播量、微信月度活躍用戶數、搜索引擎市場規模、電子支付業務量、網絡約租車服務規模。四個層面從宏觀到微觀,層層深入,與互聯網行業發展緊密關聯,系統全面地反映了行業發展趨勢。
三、指標選取與分類
我們選取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作為一致指數的基準指標。將其他指標與基準指標計算時差相關系數,選取最大相關系數所對應的先行(一致或滯后)期數作為判斷指標分類的依據。如不同時差相關系數之間差距較小,則依據K-L信息量法進行判斷。根據上述算法,互聯網行業發展景氣指數指標分類如下表所示。
在先行指標體系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數據流量資費都是影響未來互聯網業務消費的重要因素;智能終端的迅速普及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基礎,聯網終端出貨量能夠體現出互聯網行業持續發展的潛力;互聯網投融資是促進互聯網行業快速發展的關鍵驅動力量,其活躍程度能夠反映出未來互聯網行業的發展趨勢。
在一致指標體系中,寬帶用戶數、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時長等指標能夠實時反映出互聯網業務的使用情況;上市互聯網企業的營收、市值是反映互聯網行業發展景氣情況的重要指標;電子商務、網絡游戲、網絡視頻、社交網絡、搜索引擎、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行業的典型業務,其業務規模的變化情況也能有效反映出互聯網行業發展的景氣程度。
在滯后指標體系中,工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與互聯網業務發展、互聯網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程度相關,滯后于互聯網行業發展;固定資產投資行為受當期經營情況和未來發展預期所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屬于滯后指標。
總體來看,先行指標和滯后指標相對較為穩定;一致指標由于互聯網行業創新活躍,未來需要根據行業發展情況適時調整相關業務指標。
作者簡介:
屠曉杰: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信博士,現為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經所經濟研究部工程師,主要從事互聯網運行分析、投融資等相關研究工作。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