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業務發展迅猛,目前已形成相當的用戶規模且仍具備巨大的發展潛力。OTT服務商直接面向用戶提供服務和計費,使運營商淪為單純的“傳輸管道”,根本無法觸及管道中傳輸的巨大價值。
OTT業務具有多樣性
OTT業務具有多樣性,根據各自業務的差異性和對運營商的影響,OTT服務商可以分為四類。
生態系統服務商。此類OTT基于一個核心業務(例如谷歌基于搜索而產生的廣告業務),盡管大部分收入都來源于核心產品,但是衍生出來的一系列戰略型服務及產品也能幫助其留住用戶。國內此類OTT有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
內容流媒體。此類OTT尤其是視頻提供商對帶寬需求極大,在2011年和2012年之間增長了80%以上,同時也極大地增加了運營商的網絡壓力。
內容服務提供商。此類OTT包括范圍很廣,例如社交網絡、云服務提供商、LBS提供商等。雖然這類OTT看似威脅不大,但是通過越來越多地占用用戶時間作為核心競爭力,削弱用戶和其他CSP之間的關系。國外有Facebook、Twitter、LinkedIn,國內有微博,人人網等。
VoIP和短消息業務提供商。OTT業務對運營商的傳統業務都有一定的沖擊,但其中VoIP和短消息業務提供商對運營商的影響最大,免費的語音和短信業務已經對傳統業務有了顛覆性的替代作用。例如,KPN短信業務收入同比下降了近10%,主要因為WhatsApp的影響。此類OTT有微信、WhatsApp、Skype、Line等。
存三方面挑戰
OTT服務商利用其免費特性及核心產品對全球運營商產生了威脅,通過替代傳統的語音和短信影響了運營商核心業務收入,根據預測,OTT業務未來增速將大大高于運營商傳統業務。
2012年我國移動短信業務量增幅為4年來最低,遠低于移動電話用戶增幅。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移動短信業務量達到8973億條,同比增長僅2.1%,增幅為4年來最低。而按照移動電話用戶增長12.8%來計算,人均短信發送量下滑了9%左右。詳細數據見圖1。
據OVUM和Gartner預測,今后幾年全球短信業務量收增長乏力,2013年以后量收年增長率將下降至5%以下,2016年短信量收將出現負增長。IM短信所導致的“失去的收入”逐年增加。把IM短信量換算成短信量,計算及預測出失去的收入逐年上升,2016年預計達到全球短信收入的61%。
OTT業務主要從三個方面影響運營商:第一,加大網絡負荷,根據中國移動2012年的數據,微信等OTT應用拉動了10%的流量,但消耗了60%的網絡資源;第二,用其核心產品替代電信傳統業務;第三,搶走了原本屬于運營商的消費者市場。
OTT業務應對方法
面對OTT業務的巨大沖擊,全球運營商紛紛開始行動起來進行抵御。總結來看,國外運營商主要集中在五種方式。
無管制模式。“網絡中立”原則規定運營商不得對OTT業務提供商采取任何管制或收費措施。智利在2010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遵循“網絡中立”原則的國家。2011年6月,荷蘭議會通過“禁止電信運營商針對基于互聯網的電信服務收取附加費用”的法律,成為全球繼智利之后第二個將網絡中立立法的國家。目前只有智利、荷蘭和斯洛文尼亞已通過了有關確保網絡中立性的法律。
管制模式。取消不限量數據業務收費模式,并對所有移動數據業務用戶設置月消費上限。代表有美國的AT&T和Verizon公司。AT&T公司在2010年采取“分檔計費”的收費模式,并對新入網用戶不再提供不限量的數據套餐。數據顯示,2010年AT&T移動業務收入增幅出現拐點,達到10.2%,較2009年增加0.5%(見圖2)。“分檔計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移動業務增幅下降的趨勢。
后向收費模式。互聯網企業與運營商之間,一直都是互惠互利的關系。當互聯網企業占據寬帶資源過多,兩者之間的沖突就顯現出來。有部分運營商以“占用了運營商大量網絡帶寬應作出補償”或“提供更優質的網絡服務”為理由,向互聯網企業收取額外費用。
2013年2月4日,谷歌向法國電信妥協,同意為擠占流量額外付費,激起了業界熱烈討論。谷歌同意為他們發送的數據流量進行付費,雙方合作的時間至少為一年,Orange從谷歌那里獲得的收入將用于維護網絡,確保用戶能夠迅速訪問谷歌的內容。這是目前運營商進行后向收費唯一成功的案例。
若采取后向收費,運營商應該積極獲取監管部門支持,對OTT提供商占用網絡資源的行為進行收費,三家運營商收費標準需嚴格統一,同時提供差異化QoS服務保障。
前向收費模式。除了后向收費模式以外,前向收費模式即“調整運營商自身的資費策略”,例如增加套餐內的短信數,或者采取靈活的資費套餐,也是運營商最為普遍的做法。荷蘭KPN運營商采取靈活的綜合資費套餐策略,用戶可以根據需要定制語音、短信、數據量。國內運營商中,電信和聯通的高端套餐都包含上千分鐘的語音,這也大大降低了OTT業務的吸引力。近期,聯通和微信聯姻推出定制SIM卡“沃卡”,“沃卡”本質上就是一張SIM卡,但針對微信業務有了更多的定向流量。
自建模式。運營商主動出擊,推出自有品牌的OTT應用。目前有3家國際運營商推出了這種服務,分別是Telefonica、SingTel和SK電訊。Telefonica推出創新品牌“TU”,同時推出首個“TU”品牌的產品TUMe,該產品是一個兼具短信、通話、語音消息、照片分享、地理位置信息等多種功能,覆蓋全球的免費移動App。Telefonica將TUMe業務放在蘋果應用商店中進行推廣。根據數據顯示,合約用戶數和應用注冊用戶數呈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