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中國工商銀行、百度、騰訊、阿里、華為等二十余家頭部企業,正式發布《面向軟件工程智能體的技術和應用要求第 1 部分:開發智能體》(標準編號 AIIA / T 0219-2025)。
這一標準圍繞技術能力與服務能力兩大維度,首次為軟件開發智能體建立全棧式技術規范,標志著我國在 AI 智能體領域的標準化進程邁出關鍵一步。
作為國內首個針對開發智能體的技術規范文件,該標準通過“能力建設指導 + 技術選型參考”的雙重路徑賦能產業生態。
一方面幫助廠商快速完成產品功能對標,減少重復性研發投入;另一方面為企業選擇合作伙伴時提供客觀評估依據,加速技術落地效率。
IT之家援引博文介紹,該標準提出的技術能力要求覆蓋感知、記憶、規劃、執行四大核心模塊:
感知能力要求智能體能夠解析代碼結構、識別開發流程中的異常信號;
記憶能力需支持長期代碼庫知識沉淀與短期任務上下文存儲;
規劃能力強調智能體需具備多任務調度、資源分配和風險預判能力;
執行能力則要求智能體能夠直接調用開發工具鏈完成代碼生成、調試等操作。
從代碼編寫到質量保障的全生命周期中,該標準還提出五大核心服務場景:
編碼智能體通過自然語言生成符合規范的源代碼;
單元測試智能體能自動識別潛在邏輯漏洞;
檢查修復智能體會針對安全缺陷進行定位與修正;
智能問答系統可提供實時技術咨詢;
而開發全流程智能體更實現了需求分析到部署運維的一站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