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5月28日消息(九九)“低空經濟”連續兩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納入新質生產力范疇。中國民航局預測,今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預計達1.5萬億元,到2035年將突破3.5萬億元。
在此背景下,以“移起向新 迎空而上”為主題的中國移動低空經濟發展媒體溝通會昨日在廣州舉行,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曹蕾在演講中表示,低空信息基礎設施是統籌推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關鍵底座。
曹蕾介紹,中國移動錨定“低空領域領先的信息服務提供商”目標定位,做低空數智新基建的主導者、低空數智新平臺的提供者、低空數智新應用的使能者,通過終端、網絡、平臺及應用四輪驅動,AI與安全雙翼護航,全面賦能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網絡層,面向不同飛行高度、航線范圍、容量需求,采用“充分復用地面網、按需新建低空網、有效利用衛星網”的分層覆蓋策略,依托技術創新及資源稟賦,打造全球規模最大、品質最優、能力最強低空通信網,實測覆蓋高度達600米,端到端時延≤100ms,上行速率>25Mbps;發布全球首個5G-A通感一體技術體系,在18省部署超700個4.9GHz通感一體站,可實現300米以下低空連續感知,為重點航線、重點區域構筑安全監測屏障;打造星地融合高精定位、低空三維航圖能力,實現廣域立體空間的智能精準導航。截至目前,已建成4400個地基增強定位基準站,實現動態厘米級定位,服務大疆等27家主流無人機企業,在20萬架行業無人機上應用。
在平臺層,中移凌云平臺多模融合能力領先,初步實現人機識別與溯源、風險感知與預警等能力,實現對低空合作和非合作類無人機的統一納管,在北京、江蘇等23個省市部署二級平臺,累計軌跡數過億。
在終端層,通過“自研+生態”并舉,構建“網聯化、低成本”產品矩陣,打通“通”、“導”、“管”、“用”入口。構建靈活適配、自主可控、高質優價的低空網聯終端生態體系,發布全球首款5G網聯機載終端哈勃一號,適配50家主流廠商、200+款機型,在全國31省+香港地區和海外“一帶一路”國家落地應用。
在應用層,聚焦應急救援、低空物流、醫療急救等十大場景,打造一體化解決方案及標桿示范應用,推動規模復制,實現重點城市低空覆蓋航線61條,中標166個低空項目,福州、鄭州、景德鎮等多地卡位市級低空監管平臺。
在AI方面,聚合數(“梧桐”大數據平臺、數聯網)、算(超萬卡集群智算中心)、智(“九天”千億多模態大模型)優勢能力,推動AI+深度賦能低空經濟發展。
在安全方面,構建終端、網絡、平臺、應用全域多維低空安全保障技術體系,實現低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據了解,中國移動主動融入合肥、杭州、成都等15個城市低空專班,協助政府制定產業發展及基礎設施規劃。與上中下游15家央企攜手,發揮各自優勢,在低空經濟產業生態、市場拓展、產品打造、方案應用等方面開展合作,共同推動產業發展、構筑多維生態。目前已在業界率先發布低空應用十大典型場景,覆蓋黨政、交通、文旅、農業、醫療等多個領域,已打造超50個行業標桿,持續探索低空新型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