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5月26日消息(蘭茜)近日,四川自貢市政府辦公室印發《自貢市低空飛行服務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為規范自貢市低空飛行活動安全、有序、高效開展,提出包括總則、職責分工、服務保障體系、飛行活動要求、安全綜合監管、附則等6章共31條內容。
適用于自貢市行政區域范圍內使用民用有人駕駛航空器和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從事的低空飛行活動。
《辦法》提出,在職責分工方面,飛行服務機構可以根據低空空域用戶任務性質及使用需求,結合航空器安全性及空域保持能力開展相關評估,漸次組織其加入有人機無人機融合運行程序,提高空域使用效率;
在服務保障方面,低空空域用戶應當依法具備相應條件,并遵守空域管理、飛行管理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接受相關行業管理部門的監督管理;
在飛行活動方面,低空飛行活動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飛行區域限制、應急處置、網絡信息安全等規定,運行人和民用航空器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相關管理要求,按照規定完成信息登記;
在安全綜合監管方面,市級相關部門協同空中交通管理機構、民用航空管理部門建立跨部門、跨領域低空飛行安全監管機制,加強低空飛行安全監控和管理,依法處置違法違規飛行,保障低空飛行活動安全有序。
《辦法》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7年5月31日。
以下為《辦法》原文:
自貢市低空飛行服務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本市低空飛行活動安全、有序、高效開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行安全管理規則》等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則,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范圍內使用民用有人駕駛航空器和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從事的低空飛行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低空飛行服務管理遵循安全第一、平穩有序、服務發展、權責分明、協同高效的原則。
第二章 職責分工
第四條 市人民政府加強與空中交通管理機構、民用航空管理部門等單位的協同,協調解決相關重大問題。
第五條 自貢低空運行管理服務中心作為本市低空飛行服務機構(以下簡稱飛行服務機構),負責低空飛行活動的日常服務和運行管理工作,建設并運行市級低空飛行服務管理平臺,與省級平臺實現本市范圍內空域、計劃、動態信息數據共享共用。具體履行以下職責:
(一)收集、發布本市低空基礎設施、空域使用與調整、低空氣象等相關信息;
(二)組織管理市域內飛行活動,維護飛行安全;
(三)受理低空飛行活動有關申請,協同空中交通管理機構和省內有關低空飛行服務機構處理涉及本市的飛行計劃;
(四)提供飛行告警、航空情報和氣象服務,協助航空器駕駛員進行應急處置;
(五)協助相關部門對違法違規飛行進行取證和查處;
(六)承擔低空飛行服務的其他相關工作。
通航機場運營管理公司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施運營管理,提供安全、規范、有序、便捷服務。
通用航空企業和其他駐場單位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共同保障機場的運營安全。
第三章 服務保障體系
第六條 飛行服務機構應當建立完善的運行制度,包括:單位職能和崗位職責,運行標準和工作規范,應急管理和工作程序,安全管理及信息管理,資源管理及設備使用,與運行有關的協議等。
第七條 飛行服務機構通過市級低空飛行服務管理平臺提供低空飛行相關服務,發布空域使用通告。
第八條 低空空域用戶可以向飛行服務機構提出多元化、個性化的低空飛行活動需求;飛行服務機構應當充分考慮飛行安全、特殊空域保護、基礎設施保障能力等因素,開展用戶需求統籌評估,提出低空空域使用建議。
第九條 飛行服務機構可以根據低空空域用戶任務性質及使用需求,結合航空器安全性及空域保持能力開展相關評估,漸次組織其加入有人機無人機融合運行程序,提高空域使用效率。融合運行程序由飛行服務機構另行明確。
第十條 低空空域用戶在組織與實施飛行中,應當相互協調配合,通報有關情況。
第十一條 低空空域用戶應當依法具備相應條件,并遵守空域管理、飛行管理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接受空中交通管理機構、民用航空管理部門和相關行業管理部門的監督管理,依法實施低空飛行活動,遵守空中運行秩序,主動采取事故預防措施,對飛行安全承擔主體責任。具體履行以下職責:
(一)實時掌握航空器飛行動態,實施需經批準的飛行活動應當與飛行服務機構保持通信聯絡暢通,服從空中交通管理;
(二)制定并落實安全管理措施,包括航空器維護、機組人員(操控員)培訓與資質審核、安全流程制定與監督等,確保飛行活動在安全可控的狀態下進行,預防各類安全事故;
(三)合理制定規劃航空器航線、飛行時刻表,高效調配飛機、機組人員(操控員)及地勤資源,保障運營的有序性與連貫性;
(四)負責對機組人員(操控員)、地勤人員等進行培訓、考核,持續提升團隊專業素養與保障服務水平;
(五)制定應急預案,應對惡劣天氣、機械故障、突發公共事件等緊急情況,具備快速響應、妥善處理危機的能力。
第四章 飛行活動要求
第十二條 低空飛行活動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飛行區域限制、應急處置、網絡信息安全等規定,運行人和民用航空器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相關管理要求,按照規定完成信息登記。登記信息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辦理變更或者注銷手續。
第十三條 低空空域用戶可以通過市級低空飛行服務管理平臺提出飛行計劃申請。
第十四條 對執行應急救援、搶險救災、醫療救護、反恐處突等緊急、特殊通用航空任務的飛行計劃,按照國家規定隨報隨批。
第十五條 收到飛行計劃申請后,飛行服務機構按照規定予以處理,并通過市級低空飛行服務管理平臺向申請人反饋結果。
第十六條 飛行活動已獲得批準的低空空域用戶組織低空飛行活動的,可以在計劃起飛前通過市級低空飛行服務管理平臺向飛行服務機構報告預計起飛時刻和準備情況,經確認后方可起飛。
第十七條 低空空域用戶在起飛和降落后,按照規定及時向飛行服務機構報告。
第十八條 飛行服務機構應當完善低空飛行運行和監視保障設施,及時發現、報告飛行異常情況,并按照規定報告有關空中交通管理機構;通過市級低空飛行服務管理平臺向運行人提供異常情況信息,協助做好飛行安全保障。
第十九條 飛行過程中遇有緊急情況時,航空器駕駛員應及時將相關情況向飛行服務機構報告。飛行服務機構發現或接報飛行過程中出現異常情況,應當立即依據情況性質啟動相應應急處置程序。需要開展救援活動的,飛行服務機構應當及時提供信息協助。
第五章 安全綜合監管
第二十條 在市人民政府領導下,市級相關部門協同空中交通管理機構、民用航空管理部門建立跨部門、跨領域低空飛行安全監管機制,加強低空飛行安全監控和管理,依法處置違法違規飛行,保障低空飛行活動安全有序。
第二十一條 市應急管理部門、各區縣人民政府(含高新區管委會)將低空飛行安全應急管理納入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制定低空飛行活動突發事件處置應急預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出現重大公共安全風險時,應當啟動應急預案,采取必要措施,快速應對處置,并對低空飛行事故開展聯合調查處置。
第二十二條 使用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從事經營性低空飛行活動,以及使用小型、中型、大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從事非經營性低空飛行活動,應當依法投保責任保險;使用民用有人駕駛航空器從事低空飛行活動的保險責任,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執行。鼓勵從事非經營性低空飛行活動的微型、輕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投保責任保險。
第二十三條 各類低空飛行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主體承擔低空飛行基礎設施的安全主體責任,低空飛行基礎設施運營相關單位應當按照相關技術規范和標準,定期開展維護工作,保障低空飛行基礎設施安全、穩定、高效運行。
第二十四條 飛行服務機構依法收集保存飛行活動數據與統計分析數據,采取有效措施保護低空飛行服務平臺數據安全和在提供低空飛行服務過程中知悉的低空空域用戶相關信息。
第二十五條 低空空域用戶應嚴格按照已確認的飛行計劃實施飛行,嚴格保持航行秩序。對不按計劃、擅自改變航行秩序的行為,飛行服務機構有權拒絕提供后續飛行服務保障,并應當及時向相關空中交通管理機構、民用航空管理部門、公安部門等報告。
第二十六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發現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行為的,可以向空中交通管理機構、公安部門及飛行服務機構舉報。收到舉報的部門、單位應當及時依法作出處理;對不屬于本部門、本單位職責的,應當及時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單位。
第二十七條 對空中不明情況和無人駕駛航空器違規飛行,公安機關在條件有利時可以對低空目標實施先期處置,并負責違規飛行無人駕駛航空器落地后的現場處置。
第二十八條 在軍事機關、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等單位查證危及空防安全、公共安全的低空飛行異常和違規情況,飛行服務機構在職責范圍內提供飛行信息等查證協助。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九條 低空空域用戶是指使用低空空域資源組織實施有關低空飛行活動的單位和個人。
運行人是指實際控制使用民用航空器實施飛行活動的單位或者個人。
第三十條 國家和四川省對低空飛行服務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一條 本辦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7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