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運營商的角度,6G安全理念需要做好三件事:首先是按需定義,不管是守5G核心網的安全,還是利用5/6G網絡賦能某個工業制造場景解決他的安全時,安全需要按需定義;其次,要有自主決策以及協同控制,5G/6G網元一定要能夠驅動5G/6G的某種安全功能,或者和云網基礎設施的DDOS防護形成某種對話機制;最后是安全原生或安全內生。
因此,6G安全技術框架應該是軟件定義的,希望借鑒CT的IT化,引進IT相對敏捷和開放的理念,能夠把整個安全社區力量貢獻在6G網絡的安全上。
2023年3月22日-24日,2023全球6G技術大會以“6G融通世界,攜手共創未來”為主題將在南京召開。大會將采取現場研討+全球多地遠程互動的方式,為期3天的會議中,包括1場開幕式大會報告、8個圓桌論壇、3場國際論壇及4場閉門會議。
其中,論壇G:6G網絡安全與隱私保護將于3月24日上午14:00至16:00舉行,C114將在現場對本次會議進行圖文直播。
從運營商的角度,6G安全理念需要做好三件事:首先是按需定義,不管是守5G核心網的安全,還是利用5/6G網絡賦能某個工業制造場景解決他的安全時,安全需要按需定義;其次,要有自主決策以及協同控制,5G/6G網元一定要能夠驅動5G/6G的某種安全功能,或者和云網基礎設施的DDOS防護形成某種對話機制;最后是安全原生或安全內生。
因此,6G安全技術框架應該是軟件定義的,希望借鑒CT的IT化,引進IT相對敏捷和開放的理念,能夠把整個安全社區力量貢獻在6G網絡的安全上。
未來6G網絡中的安全,是在充分開放的“零信任”背景下進行規劃的,但又要利用好CT積累的身份與信任、內生安全能力的優勢,是一個融合“信任+安全”的新體系。
因此,必須首先增強個體的安全性,抵抗內外部基本攻擊;并以信任為紐帶、AI 為驅動、協同為手段,協同調度網內的各種安全能力,形成主動、智能、彈性、高效的安全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為更廣泛的異構連接、更多樣的業務場景提供安全保障與賦能,才能保障6G從規劃走向落地。
6G安全已經成為6G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可信、彈性等廣義的安全要素基本上都能納入6G指標中。現在6G安全技術在安全愿景、關鍵技術方面大家已經有一些相對比較成熟的技術出現,已經初具雛形,但是這些技術還是比較零散的,目前還沒有收斂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還有許多需要突破的。
關于6G標準化,預計從2024年可以轉入一些研制高峰期,包括B5G技術,所以我們各方要積極跟蹤,尤其是ITU關于6G的愿景、6G安全指標,要重點去關注這些,然后盡快形成6G安全技術的共識。關于6G安全關鍵技術要進一步創新和突破。就是兩大方面,DOICT一些技術,還有現有網絡數據安全的技術。重點關注AI、后量子密碼算法、數據和隱私安全、安全測評技術等。
6G新業務對安全隱私可信的要求前所未有,空天地一體、AI、算力等新技術帶來新威脅;同時,針對于車聯網、物聯網、超高速率、超低時延相關工作有新指標,對安全有新的需求。
從經典AKA與6G認證體系需求角度觀察,一方面6G去中心化開放式的網絡架構,使得身份信息的查詢和管理越發復雜和耗時,跨域時面臨頻繁轉換;與此同時,差異化的接入計算和存儲能力對網絡側有些弱化,所以6G網絡迫切需要統一的、高效的、安全的身份認證體系。
如果技術上不能有效抑制基于“漏洞”“后門”等網絡攻擊,網絡安全問題會成為6G發展難以逾越的鴻溝,內生安全可信將成為6G發展的基石。所謂內生安全,指的是網絡服務緊耦合的安全,是不可解耦的,內生安全應該是促進基于安全和基于彈性的設計。
6G可能會面臨包括網絡攻擊、開放式接口造成的威脅,云化虛擬化以后造成的功能失效,AI威脅和量子算法的威脅等安全問題。針對6G安全,紫金山實驗室提出6G內生安全可信體系,發布了《6G內生安全可信技術白皮書》,探索開辟應對廣義功能安全威脅的6G新范式。
紫金山實驗室提出6G內生安全可信技術體系,基于結構化、定制化、智能化、自動化四項使能技術,構建四大安全支柱,使得整個6G具備可設計、可感知、可度量、可演進的基本屬性。
6G蘊含了三重安全風險,表現為共性安全問題、個性安全問題、廣域功能安全問題。鄔江興指出,6G網絡業務在朝著多維度、多樣化發展是必然趨勢,更全面的功能要求、更高的性能要求,需要有多元化的6G網絡技術體制生態來支撐。因此,需要開發“網絡之網絡技術”,來建構一個能夠支撐各類應用網絡模態及相關業務快速生長和部署開放、透明、統一、彈性、智能、安全隔離的網絡基礎設施,以及可以健康持續發展的技術與產業生態環境。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滬ICP備1200229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