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3月27日消息(南山)光通信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光傳感產業幾十年來也穩健發展,并在千行百業中逐漸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光通信與光傳感的交集越來越多、越來越深,“通感一體”成為業界當前研究的熱點之一。
近日,CIOE中國光博會聯合C114通信網舉辦“第五屆光通信高質量發展論壇”線上研討會——“光纖智能傳感技術專場”。在會上,中國聯通研究院光傳輸首席研究員、基礎網絡技術研究部傳輸室主任張賀發表主題演講,暢談了“面向多場景應用的光網絡通感一體化技術”。
光通信與光傳感雙向奔赴
張賀在演講中提到,一方面,我國擁有豐富的光纜資源,截止2024年底,我國光纜總長度達到7288萬公里,包括局站內光纜、架空光纜、 管井光纜、直埋光纜等類型。如此龐大的光纜資源,不僅需要維護,也需要開拓應用,創造更多價值。
另一方面,光纖通信和感知的融合是基于光纜資源共享的基礎之上,在一張網絡上同時實現數據傳輸與環境感知功能,對傳統光網絡功能進行革新與擴展。光傳感應用,也需要光通信網絡的基礎設施支撐。
他舉了三個領域的應用案例:通信、能源、電力,借助光纜資源的光傳感應用,既可用于光纜本身的資源管理和監測,科學預測光纖壽命,實時監測并預警光纜隱形損傷;還可以用于地質、水文等環境感知應用、電力傳輸線纜安全監測等應用。
張賀指出,分布式光纖傳感器技術,結合光纖散射、光信號處理,沿光纖實現連續的傳感測量,且光纖波導既是傳感介質又是傳輸介質。其優勢是多方面的:可在較大空間范圍內實現傳感監測,最長可達數百公里;數據采集點豐富,感知類型多樣,經濟效益顯著;傳感器結構簡單,可在光纖介質中實現通信、傳感信號的傳輸。
光網絡通感一體化融合,能夠為現網光纖資源開拓高價值新場景應用,形成未來數字時代的“神經脈絡”。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聯通積極參與通感一體化技術研究,2024年9月,在IMT-2020(5G)推進組5G承載工作組框架內,中國聯通聯合牽頭在深圳光博會期間發布了《面向多場景應用的光網絡通感一體化架構和關鍵技術方案研究》藍皮書,聚焦光網絡通感一體化的應用需求,提出較為成熟的解決方案,探討技術的產業化和標準化進展,提出未來發展趨勢及發展建議,推動光網絡通感一體化技術和產業良性發展。
應用價值凸顯,還有諸多挑戰
在演講中,張賀著重介紹了中國聯通在光網絡通感一體方面的一些研究和實驗進展。包括光纜基礎資源的運維、基于現網光纜及現場環境測試研究、光纜資源管理、現網光纜故障預防、現網光纜資源的拓展應用、基于現網光纜及現場環境測試研究,以及海纜故障監測、通感一體化拓展應用等等。
例如在城市環境監測應用中,中國聯通做了很多實驗,包括特定路段的大貨車通過感知、地鐵運行狀態感知等。張賀表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交通擁堵、地鐵運行安全等問題日益凸顯。為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改善交通狀況,光網通感一體化技術在智慧城市管理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可以看到的是,光網絡通感一體化得到了產業界的廣泛關注,應用價值日益凸顯。張賀介紹,在標準層面,國內外標準組織CCSA、IMT-2020(5G)、ITU-T、IEC等圍繞光網絡通感一體開展了系列相關標準研究,涵蓋系統架構、核心器件、智能算法、信號處理等領域。
在應用層面,張賀總結,一方面運營商面向未來光網絡演進升級,需要進行技術創新實踐,實現光網絡質量提升,自動化、智能運維應用需求明顯。另一方面依托現網光纜資源,不僅用于實現光網絡的實時感知監測,還將賦能行業應用,提供更多數據價值。
此外,光網絡通感一體化還存在諸多挑戰,包括標準和技術,產品成熟度、算力存儲需求等問題。這需要整個產業界攜手合作,共同推動標準技術的突破和產品成熟,解決實際存在的難點、痛點,推動光網絡通感一體化走向規模應用,創造新的產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