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2年6月6日至10日,國際通信標準組織3GPP第96次全會在匈牙利召開,這是自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響以來,3GPP首次以線下形式召開的會議。會上,5G R17標準宣布凍結,標志著5G第二個演進版本標準正式完成。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3GPP RAN全會副主席胡南,中國移動研究院標準專家張曉然二人赴匈牙利參加此次會議。
自2020年初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3GPP采用郵件和電話會議的線上方式完成了5G演進版本R16的如期交付和R17的標準制定。全球標準工程師們通過海量的郵件討論和加倍的會議時間進行線上溝通,增加工作強度之際,標準制定效率卻有所降低。3GPP R17是首個全程通過線上電子會議完成的5G技術標準,雖已按時凍結,但仍有不少待完善之處,商用版本預計今年底才可提供。隨著R17的收尾和5G-Advanced首個版本R18的到來,為提振全球產業信心,保證5G技術持續演進,3GPP確定于匈牙利布達佩斯召開此次現場會議。
面對海外嚴峻疫情形勢,中國移動克服困難、積極促成并按時參加3GPP第96次全會,與世界一流通信企業一道開展技術創新和標準制定工作,進一步完善R17項目維護,確保R17標準高質量完成,并對R18中已初步展開的項目遇到困難、問題、約定等進行了進一步的修訂。
作為3GPP RAN全會副主席,胡南博士在大會現場主持會議、組織討論間隙,對3GPP 5G R17 標準進行了介紹:如果說R15版本是5G技術標準的“毛坯”,那么R16版本可以理解為“精裝”,剛剛完成的R17版本就是“精裝”之上的“軟裝”,起到了點睛、添花的效果。而R18像引入了智能家居,進一步全面提高生產生活品質。胡南總結,R17版本當初設想的三大特點已經基本實現。
一是商用性能提升。R17在5G規模商用之后制定,汲取了實際部署的經驗和新要求,使標準與應用形成閉環。中國移動提出的幾十項技術提案均源自其商用網絡的實踐。如在URLLC(超可靠低延遲通信)增強項目中,對時延敏感的工業控制網絡的空口同步精度在R16的±540納秒,進一步提升到R17的±145納秒至±275納秒,可有效解決工業控制的同步精度問題。在中國移動牽頭的SON(自組織網絡)和MDT(最小化路測)項目中,針對運營商反映的5G無線資源利用率統計問題,R17基于空分復用統計量的PRB(物理資源塊)利用率,可更準確直觀地評估無線網絡負載。此外,中國移動基于現網發現的問題,推動完成了基于速度的小區重選、異頻和多載波測量與解調增強等高速優化方案,將有效提升高鐵場景下的用戶體驗。
二是引入新特性。為了進一步拓展5G應用場景,R17引入了“新終端”“新網絡”和“新功能”。通過降低終端的帶寬和天線數目、簡化雙工傳輸、裁剪協議流程功能、減少功耗開銷等手段,打造新型輕量級終端,滿足低成本、低功耗、中等數據速率的物聯需求,可用于工廠傳感、視頻監控及可穿戴設備等多種應用場景。天地一體新網絡技術的衛星天鏈中繼與地面通信相輔相成,共同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立體融合網絡,為用戶提供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通信服務。在中國移動力推的MBMS(多媒體廣播和多播業務)項目中,新設計的多播廣播功能通過靈活的傳輸模式及反饋機制,實現多播廣播業務的高效可靠傳輸,將服務于公共安全、賽事直播等多種場景。
三是探索新方向。5G組網靈活、拓撲復雜,傳統網優面臨成本高、建模難等問題,需通過人工智能等跨域技術來解決。3GPP RAN在R17的SON(自組織網絡)和MDT(最小化路測)中首次探索了5G與AI的融合,制定了統一的功能框架,為R18 5G+AI標準化奠定了基礎,加速實現自智網絡。
商用性能提升、新特性引入和新方向探索三大特點交織匯成了R17標準全貌。中國移動全面深入參與了R17標準的制定工作,技術提案總量達3000余篇,主導立項30余項,在技術貢獻和標準影響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胡南表示,中國移動是國內首個下定決心并克服困難派員參與現場會議的央企。在中國移動帶動下,我國其他通信企業從國內共派出8名代表現場參加本次會議,而且幾乎全部派員參加了線上會議,充分展示了中國通信企業積極融入國際標準制定,維護全球統一技術標準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