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5月20日消息(水易)近日,在2022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所長張海懿發表《光傳送網技術熱點及發展趨勢》的主旨演講。
張海懿指出,數字經濟時代下,光傳送網不僅為固定通信提供網絡連接,也是5G、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的“承載底座”,并形成打通“算力”和“數據”的基礎網絡支撐,是支撐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石,在拉動有效投資、促進信息消費、賦能千行百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光傳送網向高速率、融合承載演進
張海懿表示,正是在新基建、數字經濟、“東數西算”等戰略和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時代背景下,為了適應承載新需求,光傳送網在超高速大容量、支撐數據中心互聯、多維融合承載、智能協同管控等方面不斷革新發展。
超高速大容量方面,基于QPSK的單載波400Gb/s將成為下一代長距離WDM的主流速率,相關標準日漸完善。同時800Gb/s關注度進一步提升,國內三大運營商均已完成現網試點,后續的發展還要依賴高波特率芯片和器件等。
除了單波速率的提升,容量擴充方面,業界正在有序推進頻譜擴展和空分復用。頻譜擴展產業關注點以C+L擴展為主,C+L波段擴展預期可實現總頻譜帶寬12THz(C波段和L波段各6THz),相對于80波100G,容量×3。同時,繼續向S/E/U等波段擴展成為擴容演進探索新方向。此外,基于模式復用和多芯復用的SDM成為未來解決容量危機的潛在方案,目前基于多芯復用的SDM已在海纜系統中得以應用。
另外,新型光纖的研究也在助力光傳送網的超高速大容量演進。研究表明,光在空氣或真空核心中的傳播速度比在固體玻璃中快約30%,空芯光纖可以實現接近極限的低延遲、極低的非線性、低而平坦的色散、以及更寬的傳輸帶寬窗口。近兩年空心光纖損耗降低明顯,C波段衰耗已降至0.174dB/Km,O波段衰耗為0.22dB/Km。
支撐數據中心互聯方面,隨著“東數西算”工程的正式啟動,構建以數據中心為中心的光網絡需求迫切。目前業界大力推動光網開放解耦、云光融合等創新應用。例如,隨著解耦型CPE OTN靈活開放式組網能力不斷增強,其應用部署逐步擴大;支持WDM開放解耦組網的DCI設備,互聯網市場應用廣泛,運營商市場逐步評估引入。
多維融合承載方面,云網融合和算網融合推動融合承載技術的發展,從技術發展方向來看,TDM、以太網和IP融合借鑒,而確定性承載指標成為業界關注焦點。為此,IMT-2020(5G)推進組5G承載工作組提出確定性承載的兩大類核心能力指標的8個SLA指標分級體系,確保確定性的性能和體驗。
智能協同管控方面,光網絡SDN管控接口標準化基本完成,切片管控、OSU設備解耦管控等標準持續推進,傳接融合、云網/算網融合也在推動協同管控持續發展。另外,智能化分級成為智能管控的熱點,目前關于智能化分級的測評方法正在研究,下一步重點圍繞對智能運維管控接口,數據采集接口實現標準化。
光模塊器件高速率、集成化趨勢明顯
光模塊芯片器件作為光傳送網系統的“心臟”,呈現高速率、集成化的發展趨勢。
高速率方面,800Gb/s光模塊相關產品研發及標準化推進成為業界研究熱點,國內外標準化組織競相開展,業界提出多種直調直檢和相干技術方案;其中,直調直檢方案預計2025年走向規模應用。另外,對于800G光模塊,硅光和III-V族也會處于并行發展的階段。
集成化方面,硅光技術能夠助力模塊尺寸和成本降低,相關研究正在積極推進。
分應用場景來看,相干光模塊方面,相干調制及合分波器件高度集成化,透鏡等分立元件數大量減少,同時可采用非氣密BGA接口,封裝尺寸小、成本低。硅光集成芯片的規模商用有望使相干技術向更短距離應用下沉。
數據中心可插拔光模塊方面,圍繞100G和400G以上速率的光模塊,硅光方案具備較大優勢。目前在500米數據中心互聯的100G QSFP28 PSM4光模塊產品市場,硅光混合集成方案份額超過傳統分立器件方案;到了400G及以上速率,傳統直調接近帶寬極限,EML成本又比較高,而硅基器件不僅調制帶寬高(>30GHz),在器件尺寸、集成規模和成本方面也具有優勢,400G硅光模塊類型主要為DR4。
數據中心CPO方面,傳統的分立封裝架構、調制器和PD異質異構設計無法滿足大容量小型化的光引擎設計需求,硅光集成技術在近年來成為CPO光引擎的主要方案。據了解,在56GBaud速率,還沒有穩定可靠的大規模集成VCSEL陣列,硅光方案成為主流。
海纜及空間光通信應用場景加速擴展
海纜光通信作為光傳送網的一個重要分支,承載著全球95%以上跨洋國際數據通信流量。近年來隨著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的發展,對帶寬需求激增,同時,已部署的海底光纜逐漸進入退網高峰期,未來幾年全球對海底光纜的新需求逐漸提高。
從海纜光通信的技術演進路徑來看,更大帶寬、更靈活是主要方向。
更大帶寬方面,超100Gb/s線路技術、C+L雙波段技術等,進一步提升海纜光通信系統帶寬。空分復用(SDM)技術傳輸能力持續提升,在海纜光通信系統中已實現一定規模的應用。基于多芯復用技術的研究持續推進,可率先在海纜光通信的短距系統中應用。
更靈活方面,基于波長選擇開關(WSS)的ROADM網絡,提升海纜光通信系統的頻譜效率和業務調度靈活性。基于多芯選擇開關(CSS)的光纖交換網絡,可進一步提升基于SDM技術的海纜光通信系統的調度靈活性。
此外,海纜光通信系統不僅僅可以用于通信,目前已具備海洋氣候和海底環境監測以及海洋災害預警的能力,服務于整個海洋觀測網。
空間光通信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熱點研究領域,正在加速發展。美歐日等國家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通過長期的科研與實踐積累,占據主導地位,大型研究機構技術路線規劃詳。空間光通信技術的應用場景向空、天、地、海范圍延伸,形成一體化、多用途組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