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3月18日消息(樂思)5G的成功商用是6G發展的堅實基礎,6G將在5G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深化物聯網的應用范圍和領域,持續提升現有網絡的基礎能力,持續數發掘各類新的業務應用,服務于智能化社會和生活,實現由“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的躍遷。
作為6G領域內的行業盛會,第二屆“全球6G技術大會”將于2022年3月22日-3月24日線上舉辦。會議前夕,中信科移動副總裁孫韶輝博士在接受C114采訪時表示, 作為全球5G標準的重要貢獻者,中信科移動將在6G的研究與標準化過程中持續攻關,結合6G發展愿景,不遺余力地持續推進國內通信產業的健康發展。
梳理6G發展脈絡
2020年到2021年,針對6G愿景、需求、能力以及關鍵技術的研究,成為通信學術界、產業界以及標準化組織中熱烈討論的焦點議題。
如今,對于6G愿景的定義眾說紛紜。中信科移動認為未來的6G愿景可以用16個字作為總結——“全域覆蓋,萬物智聯,可信安全,綠色低碳”。
任何新一代移動通信的發展均始于對于其愿景的研究,一旦關于愿景的共識得到確立,就有了統一的奮斗目標,之后的應用場景研究與關鍵技術創新突破就有了明確方向、也將走上“快車道”。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2月份,中信科移動發布了第二份6G相關白皮書《6G場景、能力與技術引擎》,其中提出了8項空口技術與6項網絡技術作為6G技術引擎實現美好6G愿景。
孫韶輝認為,未來6G的關鍵技術應該會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現有5G和5G-A的演進技術或者是可以與5G系統兼容的技術,這些技術一般都會提前在5G-A中討論,并通過討論使得該技術得到理解和廣泛的支持,最終成為6G的核心技術。
“另外,尚有部分與5G技術存在較大差別,無法實現與現有5G/5G-A系統兼容的革命性技術,將會在6G研究階段進行討論,以判斷是否引入到6G。因此,既要通過一部分技術來滿足當前不斷提升現有系統能力需求,另外,我們也要認識到在長遠來看,應該期待更具變革、提升性能更大的新技術能成為6G核心技術。”
他坦言,未來6G標準化中,許多技術都需要在5G演進中開展一定前期研究,確認技術的可行性,并為后續在6G應用形成初步共識。空天地融合、通感融合、網絡智能、智能網絡架構、確定性網絡多天線技術等方面都已經開始部分討論。
持續深耕6G技術研究工作
作為國內無線通信設備和移動通信標準制定的重要參與者,中信科移動自2018年5G R16完成標準化后,就逐步開展起6G的預研工作,推進6G愿景、需求、能力與關鍵技術的研究并取得積極進展。
據孫韶輝透露,一開始在公司內部只有一支小團隊開展6G相關工作,目前這支隊伍已逐步擴大。研究內容也從早期的6G愿景、需求、技術發展趨勢,漸漸開展關鍵技術梳理、調研,并在這兩年形成了對6G技術體系與組網方式的較為系統認識和想法。
孫韶輝表示,針對8項空口技術和6項網絡技術,中信科移動開展較深入的研究和技術儲備,特別是在空天地融合組網、高精度定位感知、核心網與接入網新型架構、超維度天線、網絡智能等多個領域取得較大進展與技術突破,部分研究成果,通過“6G技術5G化”方式在國際標準化中推動,進入國際標準,在這些技術領域具有較大的標準影響力與話語權。近期開展的工作重點是準備針對前期研究成果,通過小規模的多站組網方式開展功能和性能驗證,為后期6G大規模標準化打下良好基礎。
針對6G相關技術標準化問題,孫韶輝表示,移動通信全球統一標準是保證這個產業長期健康發展,并不斷發展壯大的基礎。相信身在這個產業中的各位專家同仁都有共識,國內外的產業參與方都在努力維護和呵護這一共識。目前受到一些地緣政治的影響,可以理解大家有這方面的擔心,但是相信通過加深和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可以進一步鞏固這一產業共識。
第二屆“全球6G技術大會”即將到來,屆時,6G相關話題將會引發一波討論熱潮。孫韶輝表示,相信此次會議將在推動6G技術研究、發展路徑探討、拓展國際交流合作等多個方面都會起到非常重要推動作用,并期待“全球6G技術大會”成為6G產學研用和國際合作的重要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