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3月1日消息(九九)2022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期間,以“5G創新助力綠色低碳發展”為主題的2022年GTI國際產業峰會今日以線上形式召開。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劉郁林在峰會上表示,當前,全球氣候變暖成為人類生存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走向碳中和已成為全球共識,這是實現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政府積極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努力維護全球生態安全,這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
5G助力城市綠色可持續發展
劉郁林進一步表示,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對推進生活方式綠色變革,促進企業節能增效,助力城市綠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5G技術促使居民生活方式“綠色轉型”。5G泛在實時的連接正逐漸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線上會議、遠程醫療、智慧教育、數字娛樂等應用正加速推廣,有效減少居民出行排放;5G、邊緣計算等技術賦能車路智能感知,實現智能路徑規劃,降低道路擁堵,顯著提升居民出行效率。
二是5G技術為企業節能增效“注智賦能”。基于5G、云計算、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鋼鐵、化工、水泥等企業可部署能耗云平臺,實現對水、電、氣、熱等資源的全面監控,減少物流和能源的碳消耗。據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案例顯示,在鋼鐵行業,利用5G大連接特性,連接大氣、水資源等監測點位傳感器,實現監測設備信息的實時讀取,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固廢排放減少約5% 。
三是5G技術助力城市發展“低碳可持續”。5G網絡的深度覆蓋將賦能城市數字化轉型,驅動低耗、環保的綠色智慧城市建設。依托5G網絡可構建高質量地面碳排放觀測網絡,推動城市碳足跡云端化,實現對城市全量碳排放情況的實時傳輸和感知,助力實現對城市碳排放的精準管控。
5G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劉郁林介紹,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并大力推動5G等信息通信技術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一是全面提升網絡供給能力。截止目前,我國建成并開通5G基站超過140多萬個,覆蓋所有地級市、超過98%的縣城城區和80%的鄉鎮鎮區。
二是推動實現基礎設施資源集約共享。堅持資源集約利用原則,機房鐵塔、管道線路、桿路等配套設施建設能用舊不新建、能共享不獨占。深化設備級和頻率資源級共建共享,建成全球最大共建共享5G網絡。
三是著力提升能耗管理水平。構建基站設備、站點、網絡三級節能體系,通過產業協同、技術創新、管理提升等,推進5G基站能耗水平降低,新建5G基站單站址能耗比2019年進一步降低。
四是充分發揮5G對行業的綠色賦能作用。加快提升5G等數字技術與垂直行業應用深度融合的服務供給能力,助力提升各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5G與雙碳垂直行業深度融合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需要全球各國以及產業界各方通力協作。推動信息通信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5G與雙碳垂直行業深度融合,將促進產業結構數字化轉型,助力行業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發展。
劉郁林現場提出三點倡議:一是打造新型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的“綠色之路”。堅持集約化、智能化、綠色化建設的總體思路,優化5G基站能效管理,加快節能低碳技術的研發推廣,推動老舊基礎設施轉型升級,在推進5G規模發展的過程中實現低碳轉型。
二是構建5G與綠色產業融合發展的“生態之場”。通過產業聯動、行業協同等方式探索建立高效的合作機制。結合不同行業的能耗特點,推動5G與綠色產業高效協同,提高5G技術、標準與產業需求的適配度,創新基于5G的綠色化解決方案和服務模式,打造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產業生態。
三是搭建國際產業交流合作的“友誼之橋”。繼續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積極推動全球產業開放合作。面向未來,構筑政策溝通、設施聯通、產業融通、信息互通的國際化數字紐帶,推動信息通信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賦能經濟社會節能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