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3月3日專稿(蔣均牧)“這是最好的年代,這是最壞的年代”,《雙城記》開頭的這句話似乎也適用于當下。
更多的新鮮事物、更激蕩的產業變革、更復雜的外部環境……我們正在經歷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機會稍縱即逝、挑戰撲面而來,“繁花漸欲迷人眼中”如何才能把握好未來?
作為每一年的“開箱大戲”,MWC·巴塞羅那一直引領著ICT業界乃至科技界的風向,或可作為參考——“數字化”近些年來一直是大會經久不衰的中心議題,而今年“綠色低碳”也一并站到了聚光燈下。
在眾多廠商中,華為的動作顯然頗具代表性。比如在高管們的演講中,將碳排放力度與聯接的密度、計算的精度一起列為評估數字經濟活力的維度,闡述了“更多比特,更少瓦特”的綠色發展核心理念及其種種舉措,并承諾主要產品2.7倍能效提升。
不止面向運營商和ICT產業,這家公司還在當地時間3月1日舉辦了“行業數字化轉型峰會”,重磅發布全棧數據中心和新一代智慧園區兩大創新場景化解決方案,發表綠色倡議宣言,幫助廣大行業客戶下好“數字化、綠色雙轉型”這盤大棋。
數字化轉型帶動商業創新與機會
數字化正在改變世界。一方面,全球數字經濟高速增長,成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2022年占GDP比重將超過50%。另一方面,數字化充斥在每個人的身邊,無現金支付、打車軟件、電子商務、在線教育、遠程辦公……聯不上網、或者只是出現轉圈圈的標識,都會使人感到焦慮。
對企業來說,或為不被市場拋棄、或為構建競爭優勢,數字化轉型已經不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反復的疫情更是放大了這點。越來越多的事實也表明,數字化轉型激發了企業的創新活力,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機會。
借助數字化轉型,企業能夠協同千億級的生產辦公終端,并根據實時反饋的數據及時調整,更全面、更豐富的創新能力隨之而來,打破了企業自身創新范圍的界限;企業能夠更快、更高效地完成從訂單到生產、從出庫到運輸的全面快速響應,打破了企業與客戶的界限;在輔助決策的AI能力注入后,提供著隨時隨地永不間斷的7*24小時生產和服務,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
不過,“非知之艱,行之惟艱”,要將數字化轉型落地并非易事。這也是華為之所以被為多個行業的眾多企業選定為數字化轉型合作伙伴的原因所在。
首先,華為有技術,它擁有業界最完整ICT能力,且在持續的壓強式創新投入下技術優勢明顯;其次,華為懂行業,長期的深耕,使之對于行業場景與趨勢、企業痛點與訴求,都有深刻的洞察和理解;第三,華為有經驗,作為一家企業其自身也早已展開了數字化轉型之路,積累了豐富的實操經驗,可以外溢給行業客戶;最后,華為有生態,其全球生態伙伴數量已經突破3萬家,并牽頭成立或加入了不少行業的產業聯盟組織。
華為企業BG副總裁陳幫華在峰會上透露,過去幾年華為企業業務收入持續增長,復合年均增長率超過20%。截至2021年底,全球700多個城市、267家世界500強企業,選擇了華為助力其數字化轉型。
ICT技術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
“人與生物圈之間的力量平衡,被發端于英國、后波及全球的工業革命所打破,人與大地母親血肉相連、唇齒相依的關系出現了逆轉,人類把生物圈破壞和剝奪到山窮水盡、不可救藥的地步。”英國歷史學家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在《人類與大地母親:一部敘事體世界歷史》中這樣寫道。
作為大自然的“回報”,日益嚴峻的氣候變化形勢已然成為高懸于人類社會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全球1.5℃增暖特別報告》指出,全球升溫1.5℃將對陸地海洋生態、人類健康、食品安全、經濟社會發展等產生諸多風險,如果全球升溫2℃,風險將更大。
走向碳中和已成為應對這一局面的全球共識,世界主要經濟體相繼承諾在本世紀中葉達成碳中和,中國作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重要力量,亦提出了“3060”雙碳宏偉目標。
ICT與綠色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兩者的賽道正逐漸重疊。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數據,到2030年各行各業受益于ICT技術所減少的碳排放量將達121億噸,10倍于ICT產業自身排放量。同時,實現雙碳目標意味著一場經濟社會的系統性變革,倒逼各行各業以更快速度、更優路徑實現產業的升級轉型和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凸顯了作為數字化引擎的ICT的價值,加速了相關技術在行業中的應用。
換一個視角來看,隨著全社會數字化水平的持續提高,整個ICT產業的能耗上漲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以數據中心為例,有預測顯示,到2025年全球數據中心能耗將占到全球總用電量的3%左右;數據中心10年總體擁有成本(TCO)中電費占比將超過60%。因此將綠色發展理念貫徹到ICT產業中,既有突出的社會意義,亦有顯著的商業價值。
華為西歐地區部總裁李鵬在峰會致辭中談到,華為把幫助各行各業降低碳排放作為重要的創新方向,致力于以ICT技術推動可持續發展。事實上數十年以來,華為所有設備和解決方案一直在圍繞降低功耗、節能減排,持續創新。
不僅要降能耗,還要提能效。據C114了解,這家公司亦率先將ICT技術與能源技術、電子電力技術相結合,提供綠色發電、高效用電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并積極加強與業界及相關利益方的合作。
創新數字基礎設施驅動行業雙轉型
伴隨數字化潛能的不斷釋放,行業數字化轉型正日益進入深水區。數字化將從支撐系統全面進入生產環節和決策系統,并進一步使能辦公智能化,再結合千行百業踐行雙碳目標的現狀,催生了對數字基礎設施更高的能力需求。
而在實踐中,不同行業和不同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之路上遇到的挑戰有所不同,解決方法也各不相同,單純地引入某項技術、某款產品只能令轉型流于表面,只有將ICT技術與場景進行綁定,才能使數字化真正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秉持著“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愿景的華為,在數字基礎設施創新上從未止步。陳幫華介紹說,首先,華為不斷將自身在數據通信、計算、存儲、無線、光等領域的最新成果融入產品之中;其次,將單產品優勢延續至產品組合,圍繞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的關鍵需求、業務痛點,形成場景化的解決方案;最后,以平臺使能生態伙伴,聯合打造行業解決方案。
華為此次帶來的全棧數據中心和新一代智慧園區兩大創新場景化解決方案,即是其以創新數字基礎設施驅動行業數字化、綠色雙轉型的最新舉措。
其中,全棧數據中心解決方案,順應云化、集約化、綠色的發展趨勢,基于華為從數據中心基礎設施、ICT設備到云平臺的完善產品布局,通過軟硬融合、跨產品域協同等多模式創新,打造敏捷、高效、高可靠的綠色數據中心。不僅有著最大化發揮算力價值和兩倍存儲性能提升、全局一張網和一站式分鐘級網絡業務發放、業務隨時在線和毫秒級恢復等種種卓越特性,還能實現極致PUE,每年省電14%以上。
新一代智慧園區解決方案,重構并全新升級園區辦公系統、網絡架構和IT機房三大ICT基礎設施,實現照明、空調、電梯等園區設施更有效的管理,能效優化和人車出行方案,讓園區運行更高效、更綠色和更便捷,使能園區智慧化升級。比如通過無線光電混合纜的長距技術突破,將園區網絡架構從三層簡化為兩層,節省匯聚機房和整網能耗,整體TCO可降低38%;通過整合計算、存儲、網絡、供電等模塊,實現超融合IT機房,一柜一DC,使得交付周期縮短88%,整體能耗降低58%。
數字化和綠色,是當今世界的重要課題,也是千行百業未來發展的重點。華為通過在實踐中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在數字基礎設施上持續創新,以及聯合生態伙伴深入場景,為行業加速數字化、綠色雙轉型提供了澎湃動力,令“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兼得不再是夢想。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前行不輟,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