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11月24日消息(南山)電力通信網絡是保障電網安全運行的重要手段。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現有電力通信網絡向泛在電力物聯網演進,以支撐我國電網實現信息化、智能化,以及服務“雙碳”大目標的數字化轉型。
支撐電網實現上述目標的通信技術,業界屬意5G。目前,運營商和通信產業鏈企業紛紛進軍電力行業,與電網公司合作探索5G+智慧電力的各類解決方案。芯片作為產業鏈的關鍵一環不應缺席。高通、海思、展銳等5G芯片廠商已經聯手合作伙伴開啟電力應用探索,成為5G賦能電網的重要支撐。
5G之于電網的價值
電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尤其在“雙碳”大趨勢下,發電端接入越來越多各種類型的新能源,用電端的充電樁等新型應用也不斷增長,配電網的壓力可想而知。據C114了解,一個省份的電網終端就有上百萬個,可謂點多面廣,既要求低成本廣泛覆蓋,又要求配電安全保障。
據了解,電力系統的差動保護、自動化、安全穩定控制系統、能力管理系統和生產信息管理系統等,均需要統一的時間基準來滿足事件順序記錄(SOE)、故障錄波和實時數據采集的時間一致性,以確保線路故障測距、相量和功角動態監測、機組和電網參數校驗的準確。
傳統上采用光纖覆蓋,成本極高,且部署受環境影響很大。而采用4G網絡,又難以滿足配電網對低時延的要求。上述方案遇到故障就容易導致停電范圍大、故障定位難和供電恢復耗時長等問題,因此可以看到,在5G開啟商用后,電力行業表現出了濃厚興趣,紛紛與通信企業合作推進5G在電網的場景應用。
5G是當前形勢下滿足電力通信的最優選擇。相比光纖,5G“無線”形式的部署更方便,且受環境影響較�。粺o需電網公司自建,大大節約了光纖鋪設成本。相比4G,5G的低時延特性能在電力故障發生的第一時間做出判斷,幾十毫秒內對故障進行自動隔離,大幅降低配網故障的供電恢復時間,實現停電“零感知”, 用戶甚至感受不到故障存在,極大提升供電服務水平和配網管理效率。
可以相信,5G未來在電網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和深入。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副院長高昆侖此前在一場座談會上表示,利用5G的高速率、低時延高可靠、大連接的特征,能有效滿足“終端海量接入、信息交互頻繁、控制向末梢延伸”的業務發展態勢,有效擴展電力系統監測控制的范圍與能力。電力公司已經做了不少場景試點,隨著5G網絡的完善,還會催生新的生產作業方式與新業務模式。
5G模組/芯片顯身手
目前從通信產業鏈來看,運營商、設備商均將電網視為重點垂直行業來拓展。5G芯片廠商和模組廠商也不甘落后,展銳在今年表現尤為積極,基于業界首批發布的5G基帶芯片V510,展銳大舉進入垂直行業市場。今年9月在珠海舉行的展銳2021生態峰會5G UP SUMMIT活動上,展銳與聯通數科、中興通訊、海信及11家物聯網模組及方案廠商等生態伙伴簽署了5G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深化5G業務合作,攜手共贏5G時代。
在電力行業,展銳攜手鼎橋通信開展了一系列探索。鼎橋通信基于展銳V510推出5G行業CPE/DTU,支持1μs級別的精準授時,可充分滿足配電網差動保護、精準負荷控制等場景對授時精度、通道時延等指標的要求,代替現有自建光纖連接以及B碼時鐘源,能夠應用于配電開關監控終端、配變終端等。
據展銳介紹,這一方案已經在電力系統商用落地。該方案具備無線連接、成本低、覆蓋廣等特點,能夠大幅降低供電恢復時間,實現停電零感知;精準定位,縮短故障處理時間。這一方案具備可復制性,能夠在更多省份電網公司落地應用。
展銳還在探索5G在更多的電力行業應用場景。例如電力巡檢、用電信息采集等,基于5G技術均能夠展現出更強的性能,有助于提升電網工作效率。事實上,從輸電、變電、配電、用電的全環節,5G技術均能夠應用,重要的是與電力行業客戶協作,持續深入場景化探索,發揮5G的潛能。只有產業各方更多的合作、理解,才能意識到行業應用機會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