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7月7日消息(艾斯)在剛剛落幕的“第五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上,確定性網絡與云網融合、算網融合一起,成為被提及的最高頻詞匯之一。
面對B5G時代的到來,許多新的網絡技術選項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對于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這樣的網絡產業領軍者及技術創新推動者來說,其在未來網絡技術方面的探索更是從未停止過步伐。新興的“確定性網絡”便是新華三在積極布局和推動的技術之一,亦是新華三認為將會成為未來網絡必備能力的一種。
在此次未來網絡發展大會上,新華三集團不僅參與了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CENI)開放合作儀式的啟動,其自主研發的“400G數據中心交換機”更是斬獲了“創新科技成果獎”。于此期間,新華三集團副總裁、技術戰略部總裁劉新民和新華三集團副總裁畢首文接受了C114等媒體的采訪,就新華三在確定性網絡技術方面的探索及未來發展策略等話題進行了分享。
確定性網絡為何重要?
迄今為止,我們所使用的互聯網技術采用的是TCP/IP協議,對于網絡上數據包的傳輸只是“盡力而為”。而面對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加速興起,車聯網、遠程醫療、人工智能等場景對于網絡傳輸的要求大幅提升,大量高實時性業務交互,各系統、各節點、各環節之間均需要高時效的協同。顯然,傳統的網絡技術已經無法滿足這方面的苛刻需求。
“高時效協同需要穩定的網絡平臺提供端到端確定性的傳輸服務,這就是確定性網絡的主要目標——能夠基于低抖動、低時延、低丟包率的關鍵技術,為高實時性業務流提供高確定性的網絡傳輸服務,確保極低的丟包率和確定的端到端傳輸時延。”劉新民在采訪當天的演講中表示,隨著百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入,確定性網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端到端的確定性能力,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將會是未來網絡的必備能力。
圖:新華三集團副總裁、技術戰略部總裁劉新民
作為未來網絡技術的主要聚焦技術之一,確定性網絡仍處于初期研究階段。對于確定性網絡的定義,劉新民用了一個非常形象且易于理解的比喻:確定性網絡如同正常的高鐵,傳統網絡則像綠皮車。他談到,嚴格的確定性要求整個網絡的同頻、同時、同步。區別于以往網絡的QoS僅能保證優先級(排隊),顆粒度較粗,確定性意味著標簽能打得很細,使網絡上不同數據包“保證隊形穩定,做到基本同進同出”,而且可以全局分配。
劉新民指出,“確定性網絡技術如果融入常規建設網絡里,能夠對大量業務中極少數有特殊要求的業務提供支撐。”畢首文也表示,“確定性網絡與業務類型相關,主要是為了支持對確定性有要求的業務,與是否建設某一張專網不相關。”
更靈活的“改良”方法
目前,在實現確定性網絡的方式上,業內探討最多的方案包括時間敏感網絡(TSN)和基于CSQF的廣域網確定性時延抖動方案。其中TSN即時間敏感網絡,在調度上嚴格按優先級門控調度方式進行,標準化、產品化等層面逐漸成熟。而基于CSQF(指定周期排隊轉發)的廣域網確定性時延抖動方案則通過全局頻率同步,無需相位同步,在調度上通過時隙映射,周期性排隊轉發方式來實現確定性網絡(DetNet)。
劉新民介紹稱,新華三自身正在探索和推動其原創的第三種解決方案,即基于抖動壓縮的廣域網確定性時延抖動方案。該方案通過路徑規劃、時延檢測和抖動壓縮三步,可以實現端到端確定性時延、抖動和零丟包。“基于當前網絡,新華三推出了一種改良方法:在入網和出網兩個地方進行了抖動壓縮優化。中間網絡復雜性很大,網絡之間時間的變形會很大,而通過此方案會在入網和出網兩頭把時間間隔調得很均勻。經此處理后,業務上的時間還是同步的。由于將整個網絡重建或者新布一張網絡的成本太高,通過這種思路來實現業務可用、可行,會大幅降低成本。”他表示,經過一系列技術驗證顯示,在高優先級業務流不擁塞情況下,端到端時延抖動能控制在所需范圍內。此外,該方案對調度周期的閥值、抖動范圍和偏移等參數都能靈活控制。
“現在大部分網絡,特別是企業網絡是輕載的,只有互聯網是重載的,所以在一般負載網絡上,新華三所研究的這種技術解決方案基本可以保證對抖動的敏感性能可用。”劉新民分析道。
實際上,在確定性網絡的技術研究上,新華三已經開展了諸多探索實踐及業務布局:在局域網確定性方面——5G over TSN方案采用SDN,整合RRU、BBU、核心網以及TSN交換機等設備,實現5G專網內端到端的確定性傳輸;在廣域網確定性方面——采用SDN,利用FlexE硬管道、SRv6可編程能力,同時整合網絡操作系統,實現跨地域的端到端確定性傳輸;在底層芯片方面——通過新一代自研網絡芯片,支撐端到端確定性傳輸。
劉新民還透露,目前新華三的自研確定性網絡技術解決方案已經在其杭州工廠進行調試和試驗。
面向未來已做好準備
除了確定性網絡技術之外,面向未來,根據國家戰略規劃以及行業技術發展趨勢,新華三已經做好了全面準備。
圖:新華三集團副總裁畢首文
畢首文談到,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第一年,“新基建”仍然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引擎,新華三在大數據中心建設、5G建設、工業互聯網建設等方向均戰略投入與技術積累。,都積極。
“新華三每年的研發投入占比達到14%以上,在 “芯、云、網、邊、端”都進行了整體布局,這是我們面向未來網絡保持持續領先的底氣來源。在技術領域方面,新華三正在SRv6、 RoCE、確定性網絡、網絡與算力融合等方向發力。在芯片方面,我們今年上半年第一顆芯片已經點亮成功,未來在5G建設中,都會逐步采用我們自研芯片的高端路由器。”畢首文表示,未來,新華三將繼續從底層芯片、前瞻架構、創新產品以及運營模式上深化創新,在應用需求驅動上保持專注,堅持生態共贏理念,致力為客戶構建智能、融合、極簡、可信、超寬的智能聯接網絡。
事實上,基于在SDN、SRv6、RoCE無損以太網等前沿網絡關鍵技術上深入研究,新華三已推出了AD-DC智能無損以太網解決方案(AD-DC SeerFabric)—— 一個覆蓋計算、存儲、網絡交換、管理控制、性能展現與優化端到端的跨系統直接存儲(RDMA)方案,能夠解決網絡傳輸中服務器端數據處理的延遲,有效滿足高帶寬、低時延、低抖動的業務場景需求。
與此同時,畢首文強調,新華三也會以開放心態去擁抱網絡技術發展,他表示,“新華三的技術儲備不是封閉的,我們正與眾多高校、科研院所積極合作,也是未來網絡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CENI)委員會的成員。在面向未來網絡的技術探索、商業化、應用創新等方面,新華三都會不遺余力去做,這本身也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用智能化的網絡聯接去真正使能客戶業務,是新華三網絡的使命和我們持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