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6月22日消息(林想)在日前召開的“第五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上,北京郵電大學講師、紫金山實驗室未來網絡中心課題負責人汪碩分享了《面向服務定制的云網融合系統》的最新進展情況。
汪碩指出,云網融合炙手可熱,從網絡基礎設施層面和云服務層面思考角度出發,可以把云網融合分成兩個平面:網絡基礎設施平面和云的面向服務平面。
“在這兩個平面里面,我們均實現了核心技術突破。”汪碩指出,網絡基礎設施平面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讓底層路由和交換設備把邊緣云、中心云、公有云互聯起來,并為這些云資源提供確定性和低時延的傳輸保障和服務;云的面向服務的平面則主要負責把邊緣云、中心云和公有云資源做到無縫打通,實現資源池化。
汪碩表示,“圍繞這個目標和研究方向,劉韻潔院士牽頭提出服務定制網架構和理念,我們牽頭一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在該項目中,我們在全國部署了許多可交換骨干節點,并搭建包括邊緣云、公有云等資源,通過服務定制架構實現異構資源的互通互聯。”
在網絡基礎設施平面,自研首個大網級操作系統,實現整個骨干網設備控制,端到端帶寬、時延和路徑可定義;自研交換機操作系統,不僅把功能開放,還可以實現骨干級協議和高可靠性特性,目前該系統能夠兼容國產盛科、英特爾等異構網絡芯片。
在面向云的服務平面,針對多云互聯、邊緣云和邊緣公有云互聯三個場景做了多項創新。自研多云交換平臺能夠接入華為、阿里、騰訊、亞馬遜云、微軟云,并實現這些云異構公有云互聯;自研邊緣云平臺實現邊緣節點的同;研發邊緣公有云互聯整套系統,實現邊邊協同及多云之間的協同。
“以上這些核心技術目前已部署在國家未來網絡實驗設施與紫金山實驗室牽頭的長三角一體化網絡中。”汪碩透露,我們已在CENI里面部署31個骨干節點,以及長三角網絡里面9個區域網絡節點,在全國開通12個左右POF點,可把時延抖動控制在us級范圍內,并已開展工業互聯網應用和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