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智能手機市場規模長期居世界首位,并且伴隨4G的飛速發展,國產智能手機品牌影響力也在持續攀升。
據統計,2016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4.76億,占全球智能手機市場31.8%,持續領跑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但是我國智能手機產業繁榮發展的背后,也逐漸暴露了上游元器件受制于人,國內智能手機行業平均利潤率較低的艱難困境。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終端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連貴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終端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連貴認為,我國迫切需要將核心元器件國產化列為國家戰略技術發展方向,強化頂層設計,從技術、產業、配套政策三方面統籌規劃協調,擺脫進口依賴,實現由終端大國向終端強國的轉變。
“與國外智能終端產業相比,我國面臨“大而不強”的嚴重挑戰。諸如處理器、存儲器、射頻前端、屏幕、攝像頭等核心元器件大量依賴進口,難以對構建產業核心競爭力形成有力支撐”。李連貴認為核心元器件缺失是制約我國智能終端產業升級、持續繁榮發展的根本原因。核心元器件技術及生產能力缺失,導致國內終端廠商在成本控制、規模生產及產品核心競爭力方面壓力重重。2016年內存及屏幕等核心元器件漲價,以聯想、酷派、樂視為代表的成本定價模式終端廠商,難以形成有效溢價,面臨高性價比產品利潤低,低性價比產品銷售艱的兩難局面,同時核心元器件供給主要由國外企業掌握,國內廠商面臨產品核心競爭力不足和生產制造斷供風險。
“核心元器件缺失會導致專利缺位,國內手機品牌面臨愈發復雜的專利環境,出海受阻”,李連貴表示,我國的專利收費模式從本質上沒有改變,而國外NPE(非專利實施實體)和專利池公司大行其道,積極申請或購買標準必要專利,索要高額專利授權費用,開展專利訴訟、禁令。如2014年,愛立信對小米發起專利訴訟,導致小米手機在印度禁售。
“伴隨5G、物聯網等新業態快速發展,電子元器件技術演進出現新趨勢,市場需求仍將繼續保持增長。”李連貴認為,“目前我國的核心元器件缺失無法滿足智能硬件和5G等新領域旺盛市場需求。面對新形勢,我國核心元器件產業發展既面臨巨大的挑戰,也迎來難得的機遇。”為此,李連貴提出了三項建議:
一是要加快技術突破,把握技術變革機遇,突破重點領域元器件核心技術。把握5G、物聯網等重大技術變革機遇,支持并實現GaN(氮化鎵)/GaAs(砷化鎵)射頻器件、3D閃存、高性能液晶及AMOLED屏、基礎材料與基礎生產工藝等重點領域高端元器件技術突破。制度創新、國際合作、人才培養三管齊下,促進核心技術發展。探索揭榜掛帥等不同形式的組織制度。
二是提升產業實力,應對國外企業惡性競爭“三板斧”,構建公平、公正的產業競爭環境。建議實現上下游聯動,營造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政策環境。建立產業基地,借產業聚集效應,以局部地區突破帶動全產業發展。
三是落實相關配套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落實資金配套政策。設立元器件相關產業國家投資基金;加強稅收扶持力度,落實稅收配套政策。研究建立鼓勵“核心元器件國產化”的一攬子稅收激勵政策;加強專利保護力度,落實專利配套政策。平衡我國行業競爭現狀和專利權人利益,構建合理的專利許可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