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合從2002年開始,為了更好的服務于[三農],解決好多級法人帶來的管理上的問題,走上了堅實而宏偉的改革之路。經過8個省市的試點,今天這支關系到億萬農民的草根金融的改革在體制和組織結構模型以及國家政策上都做好了準備,所以現在最為關鍵的就是構建一個全面的信息化平臺把各個分離的組織個體和業務流程進行鏈接。其實關于金融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是近十年信息化建設的主題,在專業行不管是業務應用系統,網絡支撐系統還是系統維護和管理都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指導信合信息化建設的,但是不是不需要任何修改和調整就能完全套用到草根金融的體系上呢?原來用在金融網絡中的所有設備就能完全滿足草根金融自身的網絡建設呢?邁普作為金融網絡權威的方案的提供和實施單位,我們在信合改革之初就提給了自己,經過對信合網絡的反復分析,我們認為專業銀行的網絡體系在多個部分都需要進行加強和改善才能適合草根金融實際生長的環境。
專業行的網絡體系與信合的體系存在什么差異呢?要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們需要從宏觀合微觀兩個方面對他們進行對比。首先,誰都知道專業行,在2000年就開始從農村撤離,一方面是他們的業務體系不能夠覆蓋到農村,另一方面也是為信合騰出農村的市場,正由于完全脫去了農村的節點,才有了后來的數據大集中,前置機上收等網絡改造的迅速開展,今天的專業行網絡結構多以省-地市-網點(分理處)三級結構為主;而信合的市場主體在農村,而且各區縣都獨立法人體系,導致了信合網絡的主體還必須保留縣級匯聚點,顯然從宏觀上,信合網絡比專業行的層次更豐富,網點數量多;其次,專業行的網點多在城市,網點的環境能夠得到保障,而信合的網點多在農村而且數量多,我們很難保證每個網點部署一個UPS甚至無法保證有專用的機柜,因此電源的質量很差,甚至絲毫沒有對通信設備防雷防塵的保護;運營商提供給農村的線路質量不能保證;網點所處的地域多是鄉村的平房,很難達到國家對于建筑在接地方面的要求,從微觀上信合網絡網點環境相對于專業銀行來說還是有比較大得差距,因此對于構建網絡系統得基礎設備的環境適應能力要求就更高。
正是由于這些不同,構建信合網絡遇到的挑戰和困難肯定比專業行要更多,也更復雜。首先面臨的就是節點的豐富與管理資源單薄的矛盾,很明顯從省到網點,信合節點的數量是一個大幅度增長的趨勢,而我們在各個節點管理資源的部署確由上而下逐漸減少,對于任何一個信合系統不可能在每個網點部署一個網絡管理和維護人員,因此這種資源的沖突必須在網絡體系本身實現上得到緩解;其次,對于信合網點來講,接地性能無法得到保證,首先引發的就是終端與接口的對地不等電壓,來自于終端的瞬間電壓往往會燒毀通信接口,這一點就算在接地環境比較好的專業銀行的網點也無法完全避免,下面是一組在某地市工行的網絡故障記錄,
一次故障就以為著一次現場的維護,這樣故障數量和維護成本對于網點遠離縣中心的信合來講,可操作性很差;再次各個地方信合改革的具體方式和進程不一樣,當地業務發展的程度也很不一致,而且所處的地域不同,當地的運營商能夠提供的線路資源也很不一樣,因此在網絡建設之初,對于網絡的具體需求也不一樣,因此信合網絡的構建既要保證現實的需求,同樣要考慮未來的擴展;由于網點所處的現實環境的惡劣,因此在環境工作的通信設備就必須具備更高的網絡適應力,設備自身的細節設計上增加對環境的考慮,提高自身的可靠性來減低環境脆弱帶來的負面影響;信合網絡物理體系結構是一個邊緣龐大,而且分布散亂,網絡后期維護是一個系統的,多個層次的人員參與的復雜過程,技術方案必須簡化維護工作量,維護體制必須保證快速,參與信合信息化平臺建設的不同角色都應改長期而全面的服務于整個信息化網絡;網點原理中心的現實,使得我們對于網點的控制力度變弱,非法人員通過網點進行的非法操作很難得到控制。
要解決好這些問題,絕不是在某一個單點進行一些局部的改善就能做到的,它是一個融合產品,方案以及服務等多個層次的系統工程,必須對原有的經典的金融網絡方案進行一些細節上的加固,管理模式上的優化,性能擴展后才能夠可靠的應用到草根金融的信息化網絡的基礎網絡平臺。
因此從網絡的角度,這個系統工程應該包括網點,匯聚和服務三個方面的內容。
網點:
減少故障率,提高設備自身的可靠性,特別是要針對無機柜,接地環境不好的情況,增加設備的抗靜電和防塵能力。
減少故障點,提高網點通信解決方案的融合能力,最好是一個設備就能解決所有的通信問題,這樣整個網點的通信方案涉及的管理和維護成本最低,同樣引入的故障點最少。這種融合包括傳輸設備與路由設備的融合,安全設備與路由的融合,IP語音與路由的融合,甚至固定某些必須的功能模塊,減少不必要的擴展能力帶來的故障點的增加。
減少配置和維護工作,在網點保留最少的配置工作,主要的配置,維護和管理工作交給匯聚中心完成。
加強安全控制,對網點設備增加安全控制機制,比如基于證書的認證機制,保證網點設備的合法性,避免網點私自接入,提高匯聚中心對網點的控制能力。
豐富接入方式,不同網點由于地域環境不同,運營商提供的線路不同,網點需要的廣域接入方式不一樣,從VPN,DDN,SDH,FR,無線等多種方式,網點通信設備都應該能夠提供,以滿足不同網點的不同接入需求。
匯聚中心:
提高性能,增加冗余,信合網點的匯聚中心一般是在區縣,每個區縣一般需要匯聚60個網點以上,由于不同地區農信在網絡建設的初期對業務需求不一樣,采用的線路帶寬不一樣,為了達到比較好的擴展能力,需要滿足不同帶寬的需求,如2M,4M等。因此匯聚中心的設計上就必須做到大容量,而且還具備模塊化的擴展能力,更新模塊就能夠胡獲得擴展。
集中管理控制,這里強調的管理不只是網絡管理,同時包括對終端的管理,因此這是對網點管理理念的提升,專業行采用的管理模式以字符形式為主,因為他們管理資源相對豐富。在信合網絡中不可能再把管理資源投放到每個網點,因此對與終端和網絡管理都需要收縮到匯聚中心,而且應該提供一種簡單操作的形式,使得信合的管理人員能夠更容易的接受。
智能故障排除,由于農村網點的通信質量很差,因此由于通信線路故障帶來的業務系統的軟故障的概率增加,例如終端進程因為線路瞬斷導致的意外死掉,在專業行是直接在前置機上利用人工進行排除,那么在對網絡和終端的管理上,中心應該能夠具備一定智能性,減少網絡和終端管理的人工。
服務:
服務這個環節是整個工程的非技術性環節,對于信合這樣的網絡邊緣龐大的體系,如何保證網絡邊緣的后期維護的可靠性和可施行性,網絡服務的系統性是一個非常必要的條件。
對于網絡縱身的不同層次需要有不同的角色和措施來保證系統的可維護性。一般來講省到縣的網絡節點由廠家直接提供服務,這是廠家能夠做到的,而維護工作量很到的區縣到網點的維護需要有運營商,當地集成商,廠家,以及技術方案的可維護能力等多個因素來共同保證。
廠商和集成商要共同承擔對信合用戶的培訓和技術支撐工作,長期穩定的保證網絡可靠運營。廠商應該有相應的政策來保證集成商能夠實現對網絡的管理和維護。
整個這三個部分統稱為信合網絡建設的無憂計劃。
中國信合是金融網絡中最后一片沒有開墾的靜土,然后它對網絡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管理性更高。在網絡具體構建和實施的過程中應該充分按照無憂計劃進行部署和建設。選用的網絡設備和解決方案應該能夠支撐起無憂計劃的各項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把天下無賊的夢想在信合網絡中實現,草根金融的基礎平臺才能夠真正高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