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3月22日消息(南山)2023年3月22日-24日,由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指導,由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紫金山實驗室主辦的2023全球6G技術大會以“6G融通世界,攜手共創未來”為主題在南京召開。C114在現場對本次會議進行圖文直播。
在“天地融合智能組網技術”分論壇上,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院長、網絡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彭木根教授表示,衛星在低軌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透明轉發,現在商用基本全部是透明轉發;另一種如果從兼容到后面一體,可再生基站直接上衛星重生的載荷是未來發展的趨勢,3GPP也是從透明轉發到可再生一直在不斷推進。
標準從R15開始,一直到未來的R22,從剛開始的鏈路增強技術到系統級技術,到現在非常關注的組網技術,包括邊緣計算到低軌衛星,以及星間、組網等,到最后的一體化。從3GPP來看,6G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星地融合和低軌衛星。
彭木根介紹,手機直連衛星有很多項目非常成功,主要基于2GHz以下頻段,針對還是傳統發短信和語音業務,未來不約而同瞄準了視頻流業務等。
要實現業務的轉變,真正意義上星地融合,基站技術必須改進。彭木根指出,比如隨機接入,要對序列碼重新設計,減少時間提前量不足導致對系統性能也就是接收的影響。
再如切換技術,目前還比較麻煩,有同一顆星波束間的切換,還有透明轉發星的切換,也有可能是基站上衛星后的切換,甚至可能不是業務鏈的切換而是饋鏈的切換,需要分別研究。北京郵電大學也提出了一種新的結環方法。
還有波束等技術,也是手機直連衛星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彭木根說,未來除了直連衛星,更重要的是衛星之間的連接,沒有星間鏈就難以組網。最后是一體化,軟件定義怎么在低軌衛星上實現,不僅是通信載荷,還要把遙感、導航、算力載荷都要考慮進來。
此外,彭木根還探討了基于高軌的遙感衛星、以及算力網絡上星等難題,并認為區塊鏈技術可能在衛星數據安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直連衛星乃至衛星通信、導航、算力、遙感一體化,依托“北郵-銀河號”衛星成功發射,北京郵電大學已經做了大量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