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移路通蒼穹,數智啟未來”2025年湖南移動戰略級新品發布會在長沙舉行,湖南移動發布了以技術突破驅動產業升級,賦能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體系。
近年來,充分發揮運營商資源稟賦,構建“SPACE”五大低空新基建能力,實現了“SPACE”各項能力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全面融合,并且取得了全省首張融合低空智聯網、首個低空綜合管理平臺、首個低空經濟示范區三個“第一”的好成績。
打造過硬的通信基礎設施
低空經濟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湖南作為全國首個全域低空管理改革試點省份,在冊通用機場17個,全省通航產業實現年營收510億元,已基本實現全域低空監視全覆蓋。
通信基礎設施作為低空智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低空經濟的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低空飛行領域主要支撐無人機的通信需求和地面監管機構對無人機的探測、跟蹤需求。
當前,5G網聯無人機應用成為行業發展趨勢,滲透率在逐步提高。傳統的點對點通信技術如Wi-Fi主要限于局部區域傳輸,難以實現連續的網絡覆蓋且傳輸速率受限。與此相比,運營商的通信基礎設施以其廣泛的網絡覆蓋優勢,能夠實現超視距的廣域傳輸,滿足高清視頻等業務的大范圍、高速率傳輸需求。
圖為湖南移動在長沙黃興會展打造的全省首個低空經濟示范區。
作為湖南低空智聯網技術聯盟的重要一員,湖南移動深耕低空新基建能力,取得了省內三個第一的好成績。在首張融合低空智聯網方面,基于5G-A通感一體、北斗高精度定位,融合低空監視雷達、無源感知TDOA、無人機廣播等技術,打造全省首張多模態融合低空智聯網,實現感知誤差小于10米,虛景及漏檢率小于5%。在首個低空綜合管理平臺,自主研發低空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構建廣域實時智聯、航路航線管理、低空凌云大模型等9大能力底座。在首個低空經濟示范區方面,湖南移動在長沙黃興會展完成全省第一個低空經濟示范區打造,建成低空飛行服務中心,提供空域安全監管、飛行審批、產業運營等一體化綜合服務。
促進新基建能力的全面融合
近年來,湖南移動深度參與《湖南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落地,以技術突破驅動產業升級,重點支持低空監視系統建設,推動北斗技術標準化應用,通過技術創新拓展可用頻譜資源,提升頻譜資源的利用效率,積極參與空域動態調整機制的建設,利用先進的通信技術和信息化手段,為低空空域的動態管理提供技術支持。
目前,湖南移動形成了由“S——感知網、P——低空綜合管理服務平臺、A——AI智能導航網、C——通信網、E——三維航圖”組成的“SPACE”五大低空新基建能力,實現了“SPACE”各項能力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全面融合,為創新驅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全面賦能。
在感知網方面,湖南移動基于國內唯一授權商用的4.9Ghz5G-A通感一體技術建設,構建“網絡即感知,感知即服務”的新型基礎設施,復用存量基站資源,部署成本降低30%,頻譜調度效率提升5倍,支持復雜環境下空域內的目標分類和軌跡預測。
在平臺方面,湖南移動打造低空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構建面向安全監管和應用運營的核心能力,集成飛行器管理、航路規劃設計、飛行調度控制等功能,高效處理自主飛行作業。當前平臺已適配全尺度機型100+、兼容20+類低空智聯網設備,平臺全面落實國家關于城市低空服務平臺建設的所有要求。
在智能導航和通信網方面,湖南移動依托249個5G+北斗地基增強站,打造了湖南地區規模最大5G北斗高精定位,實現飛行器動態厘米級定位精度。構建全省最大的5G網絡與算力基礎設施,超8萬基站全省覆蓋,占全省5G基站總規模的50%以上。實現小于100毫秒的低延遲飛行控制,大于25MBPS的高帶寬數據傳輸能力。
在三維航圖方面,運用中國移動2項甲級和5項乙級測繪資質,湖南移動打造萬象智航產品,三維航圖支持精度小于3厘米的空地一體化數字建模,采用5G-ATDOAADS-B等多元融合感知和動態風險預警模型空余沖突分析,提升4倍以上空域容量。
面向低空經濟3.5萬億市場藍海,湖南移動發布4項低空產業共創計劃。第一個是投資鏈共聚計劃,中國移動每年投資額超200億元,股權投資生態超500家,近三年牽引投資在湘企業超18.4億;第二個是供應鏈共暢計劃,湖南移動年均采購額超100億,供應鏈上下游超1000家,引導170家湖南本土優質企業“走向移動”,“走出移動”;第三個是創新鏈共燃計劃,湖南移動近三年投資超11億,今年將承辦中國移動創新產業鏈大會,會議將鏈接150家省屬國企、科創企業、校研機構,激發創新活力。第四個是生態鏈共棲計劃,湖南移動政企市場擁有百億市場規模,目前已經有4000家合作伙伴與我們聯合共拓市場,今年我們針對低空經濟專門招募500家合作伙伴。
未來,湖南移動,將持續踐行央企責任擔當,進一步強化低空數智新基建,在低空能力深化和價值創造等方面發力。湖南移動有關負責人介紹湖南移動將持續完善低空數字基座,強化數據融合與智能決策能力,提升空域資源調度效率和安全管控水平,推動低空經濟的技術賦能。面向民生保障與產業升級需求,探索可持續商業模式,推動低空服務與城市治理、公共服務深度融合,構建開放協同的產業生態體系,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輪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