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由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UWA聯盟)主辦的“2025超高清與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沙龍”在第六屆深圳國際人工智能展覽會期間圓滿舉行。本次沙龍以“AI與超高清深度融合”為主題,匯聚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移動咪咕公司、中國移動杭研、芒果TV、博冠、諾瓦星云、四開花園、魔琺科技、中南大學、OpenVideo、景秀子非等多家機構、院校的60余名行業內的重量級嘉賓,圍繞產業趨勢、產業機會、問題與挑戰、核心技術等進行了深度交流,為未來超高清與AI融合發展擘畫藍圖。
本次論壇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超高清視音頻制播呈現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UWA聯盟副秘書長梅劍平主持。
UWA聯盟秘書長張文剛在開場致辭中指出:AI/AIGC與超高清結合對于提升內容生產效率、提升用戶體驗、開創產業創新、促進商業閉環已經展現巨大的機會。同時在應用中,業界也面臨AI DEEP FAKE ,AIGC能力不足等多重挑戰。聯盟將持續推動創新技術標準和生態共建,推動AI與超高清結合,助力企業在新一輪產業競爭中占據先機。
UWA聯盟產業研究總監王斌對本次沙龍的策劃和研討做了整體引導:UWA2030產業規劃中,已識別出超高清與AI結合的63個典型細分應用場景,今年將會面向產業征集應用案例和論文,持續深化和擴展AI與超高清融合應用場景。通過本次研討,將發掘超高清與AI 在采集、編輯、播控、傳輸、顯示、終端、用戶、應用的各個鏈條的機會,識別發展中的挑戰,為聯盟下一步的產業規劃提出建議。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技術局正高級工程師范曉軒分享了“央視聽”媒體大模型賦能智能制播體系,以及在內容生成、古籍還原、財經新聞自動播報等場景的探索。他認為,AI不僅能提升內容生成效率,更是構建智能制播新架構的基礎。下一步,總臺將以媒體資產活化為突破口,打造具備可控性與創新性的內容生態。
芒果TV資深專家譚嵩分享了“云制作平臺推動超高清內容普及”。譚嵩聚焦芒果TV的云原生制作體系,強調通過設備兼容和流程并行,實現了剪輯工作站降本增效。他提到:“我們自研云平臺不僅解決了硬件成本高的問題,還構建了三維音效、HDR實時回調等多維制播能力。”行業需聚焦終端還原標準,推進三維音頻的普及與體驗一致性 。
中國移動咪咕公司系統開發總監畢蕾分享了咪咕在世界杯、CBA等重大賽事中運用AI進行多視角編排、智能高光剪輯、自動解說的案例。她指出,AI推動體育直播從“轉播”向“互動內容”演進,并提出:“未來將以AIGC模型為驅動,打造用戶主導的個性化觀賽體驗”。
諾瓦星云中研院實驗室主任林先萌提出“清晰、流暢、真實、互動、健康”五維顯示模型,系統講解了AI在動態超分、色度還原、自適應節能等終端顯示中的落地。他特別指出:“現階段AI算法仍面臨分辨率固定化、實時處理瓶頸等問題,顯示芯片能力與算法適配仍是行業短板”。
作為從業20年的資深內容人四開花園副總裁于路以“技術與表達”為題,呼吁AI應成為“協作工具”而非“主導創作者”。他指出:“創作的本質仍是人的情感與觀點。AI若脫離表達邏輯,容易導致內容的趨同與乏味。”他建議行業應為創作者保留創意空間,避免“算法綁架創作”。
魔琺科技政企事業部總經理梁健分享了魔琺科技在三維數字人領域的創新成果,提出“企業專屬AI員工”將成為未來趨勢。通過標準化構建“可代表企業形象、具備高互動性、對接大模型”的數字人形象。梁健強調,虛擬人必須低成本、可規模化、具情感表達,才能真正成為企業內容生產、客服服務與品牌運營的核心支點。
博冠光電研發總監王旭耀介紹了AI與超高清在風電智能運維中的融合實踐,提出通過“固定攝像+邊緣AI”的方式實現風機葉片7×24小時高效巡檢。該系統已落地多個風場,可識別十余類葉片缺陷,替代傳統人工與無人機巡檢,顯著提升巡檢效率與安全保障。他指出:“工業級AI視覺系統是未來綠色能源安全的守護者。”
中南大學教授魯鳴鳴圍繞“具身智能”展開演講,強調AI從數據邏輯走向物理現實的必要性。他指出,未來AI不僅要“理解世界”,更要“介入世界”,需同時具備感知環境、推理規劃、動作執行三大能力。他展示了基于“視覺+語言+行為控制”的機器人系統原型,并認為:“具身智能是AI邁向通用智能的關鍵躍遷路徑。
OpenVideo研究員趙之源表示團隊發布了首批超10萬條高清視頻片段數據集,涵蓋200多個細分場景,全部基于合法開源協議。團隊構建了涵蓋爬蟲、清洗、標注的全流程工具鏈,并通過社區協作持續提升標注多樣性與準確性。未來將推進標簽精細化、多模態拓展與工具鏈優化,幫助中小企業低門檻接入AIGC模型訓練,為開源生態注入持續動力。
景秀子非總經理羅健分享了基于2D表情數據驅動3D模型骨骼系統的技術路徑,能夠顯著提升數字人表情自然度,降低創作門檻。他展示了真實人臉映射3D角色的效果案例,指出當前AI仍在細節一致性方面面臨挑戰。他展望未來:“技術迭代將助力虛擬角色在元宇宙、VR等場景中實現情感級表達,成為虛擬內容產業的重要支點。”
中國移動杭研高級體驗測試專家周葉林通過視頻分享了“AIGC體驗和測評探討”,提出構建AIGC音視頻內容評估的新標準,圍繞匹配感知、交互感知與安全感知三個維度開展主觀評測。他表示,當前生成內容仍存在邏輯跳躍、創意缺乏等問題,需推動評測體系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他強調:“科學有效的評測機制將成為AIGC大規模應用的關鍵保障,是產業走向可信生成的基礎設施。”
UWA聯盟新技術總監羅峻兮回顧了聯盟在AIGC應用、模型適配與中間件建設中的實踐。他指出,當前AI技術正以“去中心化+開源協同”模式迅猛發展,但在數據依賴、協議兼容與芯片適配等方面仍存在重大瓶頸。聯盟嘗試搭建具備國產芯片適配能力的一站式工具鏈,并關注通信協議、信息安全與能耗結構等底層架構問題。他呼吁構建開放的AI中間層平臺,實現技術普惠、產業開放與基礎設施可控,為未來AI大規模普及打下核心底座。
本次沙龍集中呈現了超高清與人工智能融合創新的前沿圖景,與會嘉賓就技術攻堅與生態共建達成三大共識:其一,AIGC技術正重構"制編播顯"全產業鏈條,需加速算法優化與算力突破,重點攻克內容邏輯性、顯示實時性等技術瓶頸;其二,產業協同創新成為關鍵路徑,需通過標準化評測體系、開源數據生態及工具鏈共享,構建"技術研發-場景落地-商業轉化"的閉環;其三,人機協同創作將定義內容產業新范式,既要發揮AI在素材處理、流程提效方面的優勢,更需建立保障創作者主導權的機制。未來,UWA聯盟將持續推進超高清與AIGC融合創新,并啟動"超高清+AI"雙驅創新計劃,聯合產學研力量共建開放生態,助力數字內容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