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意義重大,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促進數字經濟發展。
“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對于賦能各行各業智能化轉型、助力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移動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范秉衡圍繞數字經濟發展建言獻策。他建議,加速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長江經濟帶中部算力網絡樞紐及其數據中心集群,建設數字鄉村,以激發數字經濟新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強算力網絡規劃建設 打造中部算網樞紐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拉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作用愈加凸顯。發展算力網絡是服務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決定著社會智能的發展高度。
范秉衡表示,面對不斷倍增的算力和網絡需求,通過網絡集群優勢突破單點算力的性能極限,提升算力的整體規模,成為產業界共同關注的熱點。隨著“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啟動,全國8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10大數據中心集群也將進入具體施工期,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五個重大國家戰略發展區域分別規劃了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滿足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需要。
算力網絡在長江經濟帶的總體布局,東部有長三角樞紐以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集群、蕪湖集群;西部有成渝樞紐以及天府集群、重慶集群。范秉衡表示,長江經濟帶中部的算力網絡樞紐及其數據中心集群應加快啟動建設,對長江經濟帶協調發展形成全面支撐。
“湖北的區位優勢明顯、清潔能源充沛、數字經濟領先,數字基礎設施完善,數字產業聚集度已成規模。結合湖北的人才優勢,長江經濟帶中部算力網絡樞紐建設在湖北必將是首選。”范秉衡表示。
為充分發揮湖北省跨區域數據協同多、范圍廣的優勢,構建長江經濟帶中部算力網絡樞紐及其數據中心集群。范秉衡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突出區位優勢,出臺產業政策支持。湖北到其他8大算力樞紐的時延全部在10ms以內,他建議充分發揮數字化全光底座超低網絡時延的區位優勢,在長江經濟帶算力網絡樞紐及其配套設施建設相關的用地、用能等指標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將算力資源池、平臺等納入國家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體系;提供算力網絡國家政策試點、工程試點、激勵幫扶等政策支持。
二是統籌規劃,推進產業融合。他建議,結合湖北省數據中心資源,統籌規劃算力網絡樞紐,推進智能計算基礎設施布局,提升數據中心多任務負載能力和海量異構數據計算能力。由政府牽頭,統籌中國移動等運營商與三峽集團的龍頭企業進行緊密合作,在網絡方面打造“同城1ms+同片區2ms+跨片區5ms+跨樞紐10ms”時延圈,在能源、數據中心安全方面依托三峽壩區自身優勢,實現資源互補,促進長江經濟帶算力網絡樞紐的高質量發展。
三是設立長江經濟帶算力網絡樞紐建設專項基金,對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給予必要的資金補貼。他建議,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系統建設,緩解建設方的資金壓力,共享長江經濟帶算力網絡樞紐體系的發展紅利。
四是進一步加強引導,推動長江經濟帶算力網絡樞紐體系的應用。他建議,鼓勵各行業探索并構建長江經濟帶算力網絡樞紐體系的應用方案,在能源、水利、交通、農業、政務等方面,開展長江經濟帶算力網絡樞紐體系應用示范,選取有條件的行業,率先部署相關行業應用,并逐步向社會全行業推廣。
推進數字鄉村建設 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數字經濟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注入新的動能。建設數字鄉村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
范秉衡表示,各級政府、企業都在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如各級政府及公安系統開展的雪亮工程建設,司法系統開展智慧司法建設,以及各級運營商與各級縣、鎮、村政府開展平安鄉村建設等,但是這些系統融合貫通程度不夠,效率沒有實現最大化,還需要更多的智慧應用加速落地,充分激發廣大鄉村的振興“新活力”。
對此,范秉衡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強化黨建引領,賦能鄉村振興。他表示,鄉村治理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一環,要以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基層黨建為引領,自治為基、法制為本、德治為先的“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路子,努力構建現代鄉村治理體系,為鄉村振興提供制度基礎和重要保障。
二是加快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應用發展。他建議,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寬帶服務進村入戶,加快實現光纖寬帶“村村通”,推出更有針對性、性價比更高的網絡應用和服務,全面提升“互聯網+新農村”水平。一方面,推動5G網絡向廣大農村地區延伸;另一方面,加快實現行政村有線寬帶全覆蓋。
三是推進平安鄉村建設。他建議,積極推進鄉村數字化治理,在鄉村重點區域建立視頻監控調度網絡,實現聯防聯控、實時監控、安全監管,打通鄉村治安防控“最后一公里”,提升鄉村社會治安水平;推進平安鄉村接入“雪亮工程”,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堅持把為民辦實事落到實處,通過平安鄉村建設解決留守老人的安全保障問題。
四是連萬企促發展。他建議,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農村、農業的應用。以農業云為基礎,推進物聯網、大數據、互聯網技術應用,提供“網絡、終端、應用、集成”于一體的鄉村農業信息化服務;引導一批有實力的農業企業建設農業物聯網應用系統,提高現代農業生產設施裝備的數字化、自動化水平,發展精準農業;以“互聯網+實時監控+認領+溯源”的方式打造“可視化農業”,改變農戶和小型農企的傳統銷售模式,通過信息通信技術帶動偏遠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