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5月17日消息(林想)在今天召開的“2019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應從以下三方面來推動跨越標準化鴻溝:發展中國家參與ITU標準化制定過程;在國家、地區和國際標準化制定過程中強化本地專家的參與;推動脫機標準在發展中國家實施。
鄔賀銓指出,數字鴻溝與標準化鴻溝正相關。“一般而言,經濟欠發達的國家與地區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起步晚而進展慢,數字鴻溝較顯著,參與制定和應用國際標準的能力也落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了解標準并積極采用先進標準,將有利于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本國和本地區的應用,浙江縮窄數字鴻溝,因此可以說標準化鴻溝與數字鴻溝也有相關性。發展和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對于發展中國家和后進地區是難得機遇,將利用后發優勢站在新起點,迎頭趕上。”
如何能抓住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機遇呢?鄔賀銓認為,應從熟悉先進標準、應用標準入手是正確的選擇,即以跨越標準化鴻溝來填補數字鴻溝。
此外,鄔賀銓指出,技術標準的鴻溝決定了產業發展資源分配的不對稱性。“在很多與技術及產業發展資源有關的標準領域,我們過去重視不夠,而且與技術標準在國際的水平相比,在技術與產業發展資源標準的話語權方面,我們的差距更大。在衛星軌道分配上,在互聯網根服務器和地址資源分配方面,我國作為后起國家,面臨不利的位置。頻率劃分標準和空中航道資源分配標準等,將決定該地區或該行業發展的空間和能力。貿易的技術壁壘的主要方式是提高標準、增加檢驗檢疫項目和技術法規變化。新興國家和后進地區往往是對相關資源的標準不敏感或來不及參與標準的制定,而喪失了爭取自身資源的機會,資源分配上的不均衡制約了當地的發展。”
今年5月17日是世界電信與信息社會日的50年,ITU設定今年的主題是“跨越標準化鴻溝”。鄔賀銓指出應從以下三方面來推動跨越標準化鴻溝:發展中國家參與ITU標準化制定過程;在國家、地區和國際標準化制定過程中強化本地專家的參與;推動脫機標準在發展中國家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