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6月7日專稿(蔣均牧)“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它創造出來”,互聯網思想家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的這句話已經廣為流傳。
5G時代到來前,我們或許無法想象無線網速會有多快、數字生活會有多豐富多彩且便捷、數字聯接給行業會帶來多大的改變……作為5G到6G之間的關鍵節點,5.5G通過增強現有能力、引入新的能力,又將帶動怎樣的數智化升級,更宏偉的藍圖有待我們一起實現。
5.5G的正式商用部署預計會發生在2024~2025年。而每一次產業的升級都會經歷提出愿景、制定目標、定義標準到開發設備、建設網絡、啟動商用的過程。去年年底,3GPP確定了Rel-18的首批項目,共有28個課題成功立項,代表5.5G/5G-Advanced技術研究和標準化進入實際性階段,下一步,5.5G如何落地商用將是業界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那么,如何才能確保5.5G按時到來,并發揮出如我們所期許的能力?在6月6日的中國移動“5G-Advanced雙鏈融合產業創新成果發布會”后,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副總裁甘斌接受了C114專訪,分享了華為的思考與行動。
5G開啟數智社會,5.5G深化數智轉型
6月6日恰逢中國5G發牌三周年。三年來,中國5G商用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網絡規模、用戶數量、產業生態、應用創新等多個維度上均持續領跑全球。“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也在神州大地上照進現實,開始兌現社會和商業層面的種種價值,成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座與強引擎。
toC領域,基于5G技術的新媒體移動化典型應用已隨處可見,5G+超高清直播、5G+AR/VR等應用迅速發展,為提升大眾獲得感乃至助力脫貧攻堅、實現數字包容提供了必要手段;toB領域,5G的賦能效應切實加速了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5G已經形成多個具備商業價值的典型應用場景,覆蓋了國民經濟97個大類中的40個。
同時,隨著5G與社會經濟聯系的日益緊密,特別是從先導行業向千行百業的規模復制推廣,無論個人多樣化、個性化的極致體驗,還是行業更復雜、更具挑戰性的應用場景,都對5G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
甘斌談到,無線產業過去三十余年的蓬勃發展,背后一大主因便是技術的持續迭代與演進,不僅十年一代,而且每一個大的代際中也在不斷創新,5G同樣如此。在5G泛在千兆和百億聯接能力基礎上,5.5G從三角形到六邊形,通過十倍增強傳統能力、擴展新能力,持續支持經濟社會的數智化躍遷。
他以攀登珠峰作比擬稱,5G的商用就相當于來到了海拔5200米的珠峰北坡大本營,由此開啟了數智社會的大門;5.5G則好比向著海拔8848.86米的峰頂繼續跋涉,從而進一步深化數智社會轉型。
做好三個定義,為5.5G商用做好準備
在5G成功經驗指引下,5.5G迎來了快速發展。自2020年華為率先提出5.5G產業愿景并協同產業定義相關場景以來,短短一年半時間,業界已在5.5G的關鍵商業方向、關鍵技術方向等產業標準上達成了共識。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惟創新者行穩致遠。”甘斌向C114指出,按照產業的經驗,接下來2~3年,業界需要圍繞領先運營商的需求,共同做好“網絡關鍵特征、網絡部署策略、關鍵產品方向”三個定義,為5.5G的商用做好準備。
在華為看來,5.5G的關鍵網絡特征為泛在萬兆體驗和千億聯接。一方面,5.5G需要提供泛在的萬兆體驗,滿足雙向全息通信、XR Pro、3D機器視覺、觸覺互聯網等全新應用,構筑虛擬和現實的橋梁。另一方面,聯接更多的物體,感知到更多的物體,“應聯盡聯、應感盡感、應控盡控”,能夠把物理世界所有單元反映到數字世界中,使5G時代百億聯接規模變成5.5G的千億聯接,驅動工業數智化新升級。
5.5G網絡部署策略具體來說就是在哪些頻段、以哪些節奏、達到什么目標,只有明確了這些目標,產業才能圍繞網絡目標找到差距,提供創新的產品。華為對此提出了“1+1+N”的5.5G建網理念的建議,即在5G一張泛在千兆基礎網之上,還需要構筑一張連續覆蓋的萬兆體驗層。同時,為滿足千億聯接,需要支持感知、無源物聯、工業URLLC等新能力按需疊加部署。
作為5.5G商用落地的支撐要素,甘斌針對產品提出了五大關鍵技術創新方向。首先,超大帶寬是構筑萬兆體驗的基石,為了達成萬兆體驗愿景,每家運營商需要至少GHz級的頻譜資源。這就需要充分利用Sub-100GHz頻譜,尤其是6GHz和毫米波在內的超大帶寬新頻譜,同時高效使用存量頻譜,將Sub-3GHz頻譜重耕至NR。其次,頻譜重構實現上行泛在千兆,當前5G網絡在上行還存在一定的短板,非對稱頻率配置是實現上行千兆的關鍵瓶頸,需要持續探索全上行、超級上行等方向,重構頻譜使用模式。
第三,ELLA-MM是萬兆連續覆蓋的必選,5.5G頻譜需要走向更高頻段,隨之帶來了高頻段覆蓋的挑戰,華為提出ELAA-MM(超大規模天線陣列M-MIMO),走向更大規模天線陣列,實現高頻與C-Band同覆蓋;走向更大規模通道,提供更大網絡容量、更優用戶體驗,保障萬兆體驗連續覆蓋。第四,高能效構筑綠色低碳5.5G網絡,5.5G網絡建設不僅僅要考慮網絡性能,還需要同時考慮能耗,在設備層面,通過超大帶寬、ELAA-MM可提升5.5G比特能效十倍以上;在空口層面,通過在時域和頻域將業務主動分層調度,以極簡節能機制實現“0比特,0瓦特”。
最后,內生智能助力5.5G多元化用戶體驗,針對5.5G業務需求多維、頻段能力差異大等特點,華為提出了IntelligentRAN新架構,在MAE(移動自動駕駛網絡)的基礎上,引入MIE(移動智能引擎),通過基站智能和網絡智能的協同,將智能融入無線網絡的業務、體驗和運維中,實現業務智營、網絡智優、運維智簡的自智網絡。
與運營商攜手共進,共創5G新輝煌
除了與業界一起做好三個定義,推動形成建網模式、打破能力邊界,牽引5.5G網絡商用部署以外,華為還與運營商在標準制定、應用孵化、生態建設等方面展開了廣泛而密切的合作,甘斌介紹說。
標準化是通信技術商用的前提,5.5G標準制定按照3GPP時間節奏開展,華為與運營商通過聯合創新,共同定義技術標準,這在首版本立項的28個課題中多有體現,面向后續版本也已合作規劃了不少方向。
應用孵化方面,華為與運營商共建產業創新平臺,加速跨領域、跨學科的5.5G融合應用探索,并將堅持場景賦能、深耕重點行業,通過標桿項目的打造來形成示范效應,補齊技術和應用的關鍵短板,打通產業鏈關鍵環節。
生態建設上,華為與運營商圍繞網絡核心能力和重點行業應用,通過系列化的產業樣板,著力聚合終端、應用、軟件在內的產業鏈上下游及信息消費、實體經濟、民生服務等多個行業的參與者,在技術初見雛形時便構建起縱橫交錯、共生共榮的產業生態圈。
以中國移動與華為為例,雙方在去年8月便簽署了《5G-Advanced行動計劃聯合創新合作備忘錄》,圍繞5G-Advanced驅動力、演進方向、如何加速落實等主題,持續構筑創新鏈,擴大和激活創新鏈,并進一步豐富產業鏈、降低產業門檻、加速打通關鍵環節,形成創新鏈與產業鏈的相互促進、融合發展。從去年8月到12月,雙方聯合產業合作伙伴針對全雙工、無源物聯、通感一體等多項標志性技術進行了原創系統開發和試驗工作,均是業內首次驗證5G-Advanced從0到1關鍵技術的可行性。
此次發布會上,中國移動還攜手華為等產業合作伙伴發布了全球首批5G-Advanced端到端產業樣板,涉及寬帶實時交互、超大上行、無源物聯、通感一體等方面。
在過去幾年中,華為與全球領先運營商精誠合作,實現了5G的規模商用,譜寫了一個個5G成功故事。“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5.5G的新征程上,華為與運營商的攜手共進也勢必為無線產業發展鋪平道路,令5.5G如“期”而至,共創5G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