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世界電信與信息社會日來臨之際,我謹代表華為公司向廣大客戶、產業鏈伙伴及社會各界朋友致以誠摯的問候,并期待與您一道攜手奔赴數字經濟的浪潮。
ICT技術持續創新 打造數字經濟新動能
數字經濟已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力引擎,ICT技術的持續創新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一方面,數字經濟底層架構的核心是“聯接”。“雙千兆”奠定了當前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但未來對聯接的需求是無止境的。比如,工業場景下工控對實時性、可靠性要求非常高,需在帶寬、時延和可靠性上至少提升10倍;家庭場景下,要實現超高清視頻、VR、AR甚至全息通信,追求“身臨其境”的體驗。為應對挑戰,華為聯合國際標準組織等產業各方共同定義了無線5.5G和固網F5.5G產業愿景,實現10Gbps無處不在,滿足家庭、工業等場景下對超低時延、超高安全性、可靠性的極致要求。
另一方面,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是數據,而算力是數據發揮作用的關鍵。當前對算力的需求呈爆發式增長,預測到2030年,全球通用算力將增長10倍,AI算力將增長500倍。為此,華為重新定義了計算架構,通過在節點架構、基礎軟件架構、數據中心集群計算架構三個層面去突破計算性能和效率的瓶頸,實現性能倍增,能效顯著改善。
上云已成為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共識,其具有高效、便捷、資源配置更彈性的優勢。但在用云的過程中,普遍存在“不愿上”、“不會上”和“用不好”困境。華為提出“一切皆服務”戰略,把基礎設施、技術以及經驗云化、服務化,讓客戶上云不再困難。以天津港為例,其作業計劃非常復雜,須借助AI來提升效率。傳統方式下,需購置設備,搭建環境,采集數據,再進行算法開發,需3-6個月,而利用華為云資源和AI開發環境,只要2-4周,極大提升了港口應用的開發效率。
與此同時,數字技術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使能器。華為主要聚焦在兩方面:一是供能側,利用數字技術提升光伏行業發電量和運維效率,如在青海,我們助力客戶建成了全球最大的2.2GW單體光伏電站,通過云和AI技術,使發電量提升超過2%,運維效率提升超過50%。二是用能側,在有效控制ICT產業自身碳排放的同時,通過ICT技術幫助各行業大幅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共創數字包容 讓更多的人從數字技術中受益
ICT技術的飛速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很多老年人無法從容適應快速迭代的數字生活,今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主題定為“面向老年人和實現健康老齡化的數字技術”,讓全社會更加關注這一群體面臨的困境。2019年,華為提出了TECH4ALL數字包容倡議和行動,其中主要面向的群體之一就是老年人,華為倡導推動ICT產品及服務適老化,讓老年群體同樣享受到數字世界所帶來的便捷。
一方面,華為倡導打造適老化的數字產品,如去年底發布的醫療級帶血壓計手表,可以用來監測老年人的血壓、血氧、心電圖等等信息,在用戶授權的前提下,數據可以上傳到云端并分析生成報告,老年用戶和他們的健康顧問、醫生可以掌握這些信息。華為及伙伴可以根據這些信息提供全面的數字健康服務,如篩查解讀、體征監測、慢性病管理等。
另一方面,華為倡導全社會共同努力幫助老年人掌握數字技能。今年以來,華為與北京市老年開放大學合作開設“鶴顏學堂”,線上直播與線下授課相結合,培訓老年人更好的使用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應用,更好的參與社會活動。
前行不輟,未來可期,華為將攜手同路人,推動ICT技術賦能千行百業,打造數字經濟新動能,同時還將繼續秉承數字包容理念,讓更多的人從數字技術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