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3月7日消息(九九)2023年3月22日-24日,2023全球6G技術大會以“6G融通世界,攜手共創未來”為主題將在南京召開。
大會舉辦前夕,中國移動研究院安全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粟栗在接受C114專訪時表示,未來移動通信論壇和紫金山實驗室共同打造的全球6G技術大會是一個世界級的開放平臺,可以使領域內的專家有機會聚在一起共同探討6G技術。
粟栗認為,6G將提供更廣泛的網絡互通、更多的業務賦能,“我們希望6G網絡具備按需服務、致簡、柔性、智慧、安全的特征,安全體系的構建是其中的核心技術之一。”
粟栗進一步表示,中國移動正在研究融合“信任+安全”兩大理念形成的可信內生安全體系,實現6G安全的開放、靈活、按需,保障開放環境下的安全賦能。
5G-A的安全需求和安全驅動
伴隨著移動通信的代際演進,網絡安全體系不斷完善。業界普遍認為,5G-Advanced是從5G演進到6G的必經之路。中國移動在ITU主導了面向5G-A的內生安全框架標準,并就6G內生的內涵與框架發表系列論文和白皮書,初步闡述了中國移動對于6G內生安全的思路。
粟栗指出,在5G-A時代,網絡的開放性、云化和虛擬化以及垂直行業的定制化安全需求,帶來了新的安全挑戰。首先,網元自身的安全性需要加強,網元間需要更細粒度的訪問控制;其次,面對可能發生的內部網絡攻擊風險,需要具備內網安全監控與感知機制;第三,切片/專網存在安全定制需求,網絡自身的安全能力需要服務化。因此,安全發展迎來新的驅動力:
一是網絡演進驅動。云原生、網絡即服務、網絡自動化這三大技術促進了網絡安全進一步向服務化轉型,由于網絡虛擬化、解耦、多態部署等演進可能導致更大的安全威脅,因此實現網絡演進的同時應同步提高安全能力。
二是業務需求驅動。新業務場景提出新的安全要求。空天地一體化場景中針對衛星接入移動網絡,需要研究接入認證技術的適配和融合。與此同時,擴展現實、觸覺互聯網等新業務場景對輕量級安全機制、用戶隱私保護提出的更高要求。
三是安全新技術驅動。5G-A時代將引入可信計算、零信任、區塊鏈等新技術來進一步保障網絡安全發展。
6G網絡融合“信任+安全”
目前,全球6G仍處于開始預研的初級階段,中國移動牽頭在2022年發布《6G網絡架構愿景白皮書》《中國移動6G網絡架構技術白皮書》,并提出“三體四層五面”的6G總體架構。可以說,在過去一年中,業內對6G的認識從需求與愿景階段,跨越到了架構與關鍵技術階段,6G藍圖逐漸清晰。在6G安全領域,中國移動也在NGMN、IMT-2030等組織主導了6G安全需求、關鍵技術的研究工作,并在ITU立項基于DTN的安全關鍵技術標準X.dtns: Guidelines of using digital twin of network for network security;后續,我們理解與歸納的6G安全領域多項安全關鍵技術,也將在今年逐步與大家分享。
粟栗介紹,中國移動提出的內生安全框架,一方面基于CT中的身份與認證基礎,從用戶端開始構建信任體系,降低安全風險發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移動通信網絡的自身特點,加強自身基礎安全、構建有場景優勢的安全能力,例如通過無線物理層密鑰、網元安全感知、開放安全認證能力等,為安全能力提質;同時,依托IT手段,實現彈性智能調度,滿足按需的要求。“所以,中國移動倡導的內生安全是在推進‘信任+安全’兩套體系的融合,也是CT、IT安全理念的融合與擴展。”
粟栗認為,未來6G網絡中的安全,是在充分開放的“零信任”背景下進行規劃的,但又要利用好CT積累的身份與信任、內生安全能力的優勢,是一個融合“信任+安全”的新體系。因此,必須首先增強個體的安全性,抵抗內外部基本攻擊;并以信任為紐帶、AI 為驅動、協同為手段,協同調度網內的各種安全能力,形成主動、智能、彈性、高效的安全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為更廣泛的異構連接、更多樣的業務場景提供安全保障與賦能,才能保障6G從規劃走向落地。
最后,對于“全球6G技術大會”的舉辦,粟栗表示,“全球6G技術大會”是全體6G行業的盛會,希望越辦越好、影響力越來越大,推動6G技術成熟與落地,為全球提供更好的技術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