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商務部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美國和歐盟的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G.652光纖)征收4.7%~29.1%不等的光纖反傾銷稅,實施期限為五年。
國內光纖反傾銷案可以追溯到2005年,當時來自美國、日本、韓國、歐洲的通信線纜廠商向國內市場大批量傾銷光纖,導致國內線纜企業紛紛破產,而后商務部決定對原產于日本、韓國、歐洲、美國(不含康寧)的進口G.652光纖征收光纖反傾銷稅,實施期限為五年。2010年4月,國內六家線纜企業又再度提起申請,要求對美國、歐盟等線纜企業展開反傾銷調查,商務部在今年4月21日發布的這一公告正是在這次調查之后的最終裁決。由此宣告,所有的海外線纜巨頭(包括康寧在內)均被列入國內光纖反傾銷之列。
筆者認為,上述事件標志著國內光纖反傾銷的又一里程碑,將對國內線纜企業未來五年發展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這是又一個五年發展機遇,國內線纜企業必須要抓住機遇,迅速提高核心競爭力。
從外部環境來講,國外通信線纜巨頭欲釋放光纖產能,搶占新興市場。包括美國康寧、日本住友、藤倉在內的國外通信線纜廠商經過長年的技術積累沉淀,光纖產能較高,而且在本國光纖需求漸趨飽和的情況下,迫切需要開拓新興市場。而中國市場正是各巨頭爭搶的重要潛在市場,這也促使其不惜低價銷售,欲搶占市場制高點。可以說國內線纜企業的發展環境非常惡劣,適度地保護措施也有利于其發展。
從國內線纜企業的自身發展來看,自2005年以來,國內線纜企業的光纖產能得到迅速提升,在產能方面已經可以與海外線纜廠商媲美,然而在光纖的上游技術方面,雖然有所突破,但與國際廠商仍有較大差距。目前在光纖預制棒的生產技術領域,國內線纜企業已經有所突破,包括長飛、烽火、中天、亨通等國內線纜企業都掌握了光纖預制棒的制造技術,并已逐步實現量產,然而在光纖預制棒的質量、產量方面仍然不高,這是制約國內線纜企業與國際巨頭同臺競爭的關鍵因素。
國內通信線纜產業起步較晚,并且光纖的核心技術,即光纖預制棒技術一直被國外線纜廠商所封鎖。在上一個五年保護期中,國內線纜企業在光纖的差價保護下取得了一定的發展,然而這仍然不足以應對來自國際線纜廠商的沖擊。在下一個五年反傾銷保護期內,國內線纜企業必須盡快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產業升級,在光纖的核心技術領域提高研發力度,制造出性價比更高的光纖。
國內的線纜企業始終是在被保護的環境中發展的,期望在下一個五年保護期滿后,國內線纜企業在光纖核心技術領域能夠趕超國際廠商,能夠與其同臺公平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