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電線電纜市場評述
從宏觀上看整個中國電線電纜行業,正處于發展的快速增長期。雖然由于銅、鋁、塑料等主要原材料的價格飛漲,使許多線纜企業艱難度日,但是,我國“十一五”規劃出臺,未來五年中,電力、鐵路、軌道交通、能源、建筑、通信、船舶、汽車等產業依然保持較大的投資規模,必將給電線電纜行業提供許多難得機遇,它仍將是我國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
在剛剛過去的“十五”期間,就工業總產值而言,電線電纜行業是我國僅次于汽車行業的第二大行業。在世界范圍內,我國電線電纜總產值已超過日本僅次于美國,是世界上第二大電線電纜生產國。
根據2001~2004年我國電線電纜發展統計資料分析,我國電線電纜行業整體發展速度很快,新增企業數量不斷上升,已成規模化生產的企業從2000年的1709家增加到2004年的2219家,年平均增長率為7.46%。
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05年,中國電線電纜市場需求量將達到1800億元,其中電力電纜增長率達到58%,2005年1~11月,電力電纜達到670.78萬公里,鋼芯鋁絞線達到68.96萬噸。
1.原材料漲價是電線電纜行業當前最嚴重問題之一
受銅、鋁、塑料等原材料價格高漲的影響,特別是銅的價格接連攀升,電線電纜行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加大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今年這種態勢仍不會得到有效轉變。業內人士認為,我國目前已進入重化工業的初期,隨著高成本時代的到來,生產要素價格上漲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加之需求量不斷加大,因此,再指望原材料價格回歸至原來的水平是不現實的。但是,如何通過市場機制的完善,通過政府的宏觀調控以及必要的干預,有效地抑制那些市場壟斷行為、市場投機行為等非理性漲價因素還是非常必要的。這既是促進國民經濟協調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電線電纜行業所期待的發展環境。由于銅、鋁、塑料等原材料在電線電纜產品的成本構成中占有很大比重,占全部成本的80%以上,因此原材料大幅度漲價造成了產品成本的大幅提高,加上能源價格、運輸費用以及人力資源成本的上升,也推動了企業成本的進一步加大。
由于成本在大幅攀升,但其銷售價格卻難以合理提升。因此,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特別是在技術附加值相對較低的中低端電線電纜產品市場中,壓價競銷的情況相當普遍,目前,已有部分線纜企業出現虧損。業內人士認為,造成產品低價競爭的根本原因是盲目投資、產能過剩、供大于求。一方面,由于投資門檻低,致使大批企業涌入,造成行業內的企業“過多過濫”。據了解,電線電纜行業內的大小企業更是達到5000家之多。這些行業的生產能力超出了市場需求,出現了嚴重過剩。另一方面,由于“門檻”低,不僅使行業的集中度越來越低,而且使一部分根本不具備生產能力、質量控制和檢測等必要手段的“作坊企業”得以混跡于行業之中,成為假冒偽劣、粗制濫造、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產品的產生源頭,并憑借壓低銷售價格等手段擾亂市場競爭秩序,加劇了行業內的無序競爭。
最近走訪了部分電纜企業,一致反映銅價太高,無法承受,已經有部分企業停產。但是市場還是有,上百萬的電纜訂單也占有一定比重,但是用戶都不愿意接受由于銅價上調而使電纜價格上調的事實。
電纜企業非常作難,有的企業只好與用戶簽定合同,此次電纜價格不調可以,但是如果再有電纜需求,一定還要我做的。“堤內損失堤外補”下次定貨再挽回損失。外界稱這是電纜行業獨具特色的“霸王條款”。折射電纜行業在銅價飛漲下的艱難。
由于去年國際國內的鋁錠市場價格一路飚升,國內的電纜行業已飽受原材料暴漲之苦。幾乎所有電纜企業都面臨嚴重危機,有些電纜企業希望電網經營單位能夠改變招標方式,提高已簽合同價格,使這些企業能夠渡過難關。
由于電解銅和鋁等原材料在電線電纜產品的成本構成中占有很大比重,達80%以上,而鋼芯鋁絞線是做導線的主要原材料,它是一種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和科技含量較低的產品,因此價格競爭比較激烈。在正常情況下,其毛利也僅有2.5%左右,鋁價稍有波動,便出現虧損。再加上能源價格、運輸費用以及人力資源成本的上升,也推動了企業成本的進一步提高。然而,盡管電線電纜產品的成本在大幅攀升,但其銷售價格卻難以合理提升。
線纜行業的無規則競爭,不可避免一場大的整合和兼并的時代必將到來。如果一個企業的發展速度與區域、國家的發展速度相差無幾的話,那就不是發展,更不是快速發展,很有可能在這一輪大潮中被淘汰,我們全體線纜業界同仁必須要有危機思維。
可能現在誰也不知道中國到底有多少電線電纜企業,大家估計是5000多家,也有說是7000多家,但真正能夠在國家一些重大項目上具有投標能力的也就50多家,企業多、小而分散,這就造成電線電纜行業的無序競爭、壓價現象非常嚴重。
現在市場上存在的廠家實在是太多了,很多小廠采取了非常規的競爭手段,主要體現為在原材料上做文章,用一些比較差的材料以次充好或在結構上減小截面,這樣一來就造成了惡性競爭的局面。
關于電線電纜行業企業眾多、惡性競爭帶來眾多隱患的報道已經由來已久,稱得上是老生常談,可以與之相“媲美”的是該行業長期存在的企業結構不合理、三角債現象普遍、科研投入不足等問題。
時間已行進到2006年,我國的第十一個五年計劃已開始著手實施,面對痼疾,我國電線電纜行業該怎樣發展?這是個不能不認真考慮的問題。
2.電纜企業必須通過調整結構來消化原材料漲價
原材料漲價,是2006年電線電纜行業談論最多的一個話題。作為一個勞動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行業。而近期來,銅鋁價格一路飆升,2006年更是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暴漲期。這樣的價格增長速度著實讓國內電線電纜生產企業膽戰心驚。
面對原材料漲價,電線電纜生產企業表現出最多的是“無奈”的表情。因為它們與電力、交通或鋼鐵行業簽訂的訂單,交貨周期一般都在一年以上,而等到發貨那一天,合同上的價格卻往往連本都回不來。但一旦合同簽訂,價格就無法更改,因此,由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只能由企業自己來承擔。有時明知虧本也要生產。
利潤危機已經如一股肆虐而來的颶風,席卷了整個電線電纜行業。銅鋁價格之于電線電纜生產企業,眼下就像即將崩盤的股市之于那些被套牢的股民,數字每跳一下就會撕心裂肺。
其實相對于銅,鋁的價格更好控制一些。在若干個方案都被否定之后,許多電纜企業在“鋁”的身上又看到了一點突破口。
目前我國電線電纜生產企業有50%的銅材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價格一般都由國外企業掌控,而我國鋁材料的產量充足,甚至還能供應出口,所以目前鋁的漲價只是暫時現象,不久之后肯定會回落。其實就壽命和電氣性能而言,鋁材電纜并不比銅材電纜差,有關部門應該大力倡導使用鋁材料。
雖然“十五”期間的成就是輝煌的,但一些痼疾卻與電線電纜行業的發展如影隨形。最突出的就是企業眾多、惡性競爭時有發生的現象。
我國電線電纜企業數量眾多,但大多數規模較小,其中95%是中小型企業。與國際電線電纜行業的分布情形相反,我國電線電纜行業企業集中度較低,2004年銷售收入排名前十位的企業,其企業數量和從業人員也只占規模以上企業的0.45%和4.83%。
而且,我國電線電纜行業重復投資、盲目效仿跟進現象十分嚴重。如城鄉電網改造時,不少企業一涌而上生產架空導線、交聯電力電纜;重視發展高新技術時,又有不少企業拼命擠入生產高壓交聯電纜和光纖光纜的行列;“十五”后期又有不少企業轉向汽車電線。
眾多企業不顧客觀條件、一哄而上的現象,造成了部分產品嚴重供過于求,并產生了低價競爭,由此帶來犧牲產品質量的嚴重后果。在近日廣東省工商局對該省市場上的電線電纜產品抽檢中就發現近8成不合格,結果可謂觸目驚心。
許多電纜正規廠家都希望做到自律,不要低價競爭,在產品的質量標準上面都能嚴格地按照國家標準去做,這些大廠是無法偷工減料的,報上去的價格和他們差得比較厲害,希望行業協會能夠出面呼吁一下,對做得比較過分的企業予以曝光,保證有一個比較規范的市場環境。
讓這些業內人士同樣頭疼的是銅、鋁材料的不斷漲價以及在此背景下愈發凸現的資金流轉緩慢的難題。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電線電纜行業主要廠家通過各種方式降低成本,控制固定支出,縮小生產規模,加強新技術開發,以求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如意大利PirelliCable公司,雖然已經在本領域位居全球首位,主要客戶包括西門子等公司,在奧地利、荷蘭和芬蘭等市場占有極為有利的地位,但仍然采取“瘦身”方法,從1995年起將其在法國的19家工廠減為10家,在兩年內對位于英國、法國的工廠削減20%的固定資產費用,并于2000年11月將總部從巴黎遷至法國南部Sens廠(其產量占總公司在法國產量的60%)附近,以便在成本上進行更加有效的控制。法國Nexanas公司也不敢掉以輕心,已經關掉了在德國的大部分工廠,專心經營在法國的業務,同時還減少在整個歐洲的生產能力,將市場擴大到亞洲和拉美。
而對于中國電線電纜生產廠家,市場競爭也是日趨激烈,且不說原材料價格不斷吞噬廠家利潤,僅全國近7000家大大小小電纜生產廠家爭相瓜分市場份額就對各大電纜廠形成了很大壓力,市場一度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甚至一些中小電纜廠進一步降低產品成本進行促銷,也使一些大電纜廠家在市場開拓中步履蹣跚。此外,用戶對電纜產品調價認可滯后,付款誠信度差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營壓力。
在此形勢下,各大電纜廠開始從企業經營各個環節控制成本,采取簡化工作程序、降低企業內耗、規范業務流程、調整產品結構、擴大對外出口等辦法來求得更多生存空間。與此同時,對于電線電纜產品的價格調整也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