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移動轉售業務向民資開放之后,另一項電信基礎業務向民資敞開大門。從3月1日起,民資正式進入寬帶 接入市場。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關于向民間資本開放寬帶接入市場的通告》,首批試點城市16個。
接入網業務作為從基礎運營商的骨干網絡到最終用戶的最后一公里,因其具備天然壟斷性而成為寬帶建設與發展中備受關注的焦點。南京郵電大學經管學院教授王凱曾表示,“最后一公里”,我們走得很難,走了太久!他表示,“最后一公里”是寬帶運營商鎖定用戶的有力手段,產生了天然壟斷性。既然具有天然壟斷性,那么政府監管就顯得尤為重要。
“寬帶接入市場向民資開放,使民間資本進入這塊業務的政策明朗,我們也不用因為擔心政策不明晰而謹小慎微了。”某駐地網民企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而且此次政策更加細化,在業務運營層面進行了規范和引導。” 此前,我國寬帶市場上已存在一些民營的運營商,也規模化發展了一批用戶,但由于未被受理正式的“準生證”,往往在持續發展上有所阻礙。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吳金希接受《通信產業報》(網)采訪表示,寬帶接入市場向民資開放要比去年移動轉售業務試點更加詳盡。他表示,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電信領域,最早出現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近年來取得突破性進展。繼移動轉售之后,寬帶接入市場作為又一項向民資開放的電信基礎業務,充分體現了在電信領域營造各類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環境。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舒華英表示,在接入和駐地網領域對民資開放,明確采用哪種開放模式很重要。
根據政策,民資接入寬帶市場采用建設寬帶接入網絡基礎設施、資本合作以及寬帶轉售三種模式。哪種最受民資歡迎?在實際落地中又存在哪些問題?
三種模式
自建模式,從基礎運營商的骨干網接入到最終用戶的這段網絡,由民資企業自建;轉售模式,就像現在已經開展的移動通信轉售業務一樣,民企不自建網絡,從基礎運營商那里租用接入網絡資源;資本合作模式,民企以資本合作、業務代理等方式與基礎運營商展開合作、分享收益。在前兩種模式中,民企以自由品牌向用戶提供上網服務,后一種模式中民企則仍以基礎運營商的品牌提供服務。
Strategy Analytics無線運營商戰略高級分析師楊光表示,三種模式里,資本合作最簡單。這種模式有助于加快寬帶網絡部署速度,但對寬帶市場的競爭格局影響比較小,從促進寬帶市場競爭的角度看,它的作用相對比較有限。吳金希表示,在這三種模式中,與資本合作和寬帶轉售模式相比,基礎設施建設這種合作模式可能更難落地。
對于此三種模式,某駐地網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在我們看來,資本合作是以參股、投資的方式進行,實際落地中,就是自建和轉售。
“鐵塔公司”模式
由于此前已經有近3000家ISP資質的企業從事寬帶業務,多地也圍繞自建和轉租模式已經了探索。
民資自建網絡,有利于緩解基礎運營商的資金壓力,但對于民營企業而言,投入產出比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這種模式如何更好的落地?
在實踐中,民資自建通信相關設施,對運營商實現平等接入,通過收入分成的商業模式已經獲得市場認可。內蒙古金田科技就是這種類似鐵塔模式的代表,金田科技公司創始人杭勇介紹,金田科技“為新開發商業、住宅樓盤提供通信設施工程建設,然后把這些設施租給三大運營商,運營商只負責發展業務即可,用戶自由選擇運營商,我們負責建設、維護。”
2012年底工信部發布光纖入戶兩項強制性國家標準,明確了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設計必須滿足多家電信業務經營者平等接入、用戶可自由選擇電信業務經營者的要求。根據此項標準,新建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的地下通信管道、配線管網、電信間、設備間等通信設施必須與住宅區及住宅建筑同步建設、同步驗收。
這種模式以用戶選擇為中心,實現了多贏局面。對運營商而言,解決了建設與維護難題。據悉,此前,金田科技主要與當地電信合作,作為主導運營商的聯通是將其視為競爭對手。而后,聯通也接受這種模式,曾專門下文給地市公司采用這種第三方模式。杭勇給記者表示,對于新小區,如果運營商自建接入網的話,由于運營商由于采用定額,成本往往在1000元每戶,而如果交給民營企業的話,成為則在500元每戶。
2010年,金田科技承接了呼和浩特萬達廣場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這是其第一個項目,同時也是內蒙古首個實現多家運營商接入的項目。2011年呼市80%的新建樓宇都采用了金田模式。2014年金田科技累計建設運行了200多個項目,覆蓋用戶20多萬人。
這種鐵塔模式,曾出現在上海,早在2011年,上海市就出臺新建住宅光纖入戶標準,新建住宅由三家運營商共同出資建設。同時,上海市成立了國內首家第三方專業維護公司——上海市建筑通信網絡有限公司,負責新建住宅的光纖入戶的維護工作。不過這種模式沒有民營資本的介入,其執行主要依賴于運營商之間的協商,市場化不足,
對于此種模式,業內人士表示,門檻不高,有復制推廣的可能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這種模式會救很多此前民企寬帶商的命。”他表示,“民資允許進入接入市場后,寬帶市場勢必面臨整合,此前有民資企業投資建設了接入網,準備打包賣給電信運營商,但因為政策等多種因素,運營商不買了。”
轉租模式
相比民資自建模式,由運營商建網絡出租給民營企業的轉售模式,減少了民營企業資金上的壓力,但定價權的缺失,使得民資處于被動位置。艾媒咨詢CEO張毅表示,民資寬帶運營商如果采用的是寬帶轉售的模式,也會遇到一定的困難。例如,通過轉售模式進入移動通信市場的虛商,在批發價格等方面受制于基礎運營商,對其用戶發展有所不利。而民資運營商如果租用寬帶資源,也可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有專家向記者表示,寬帶接入與移動轉售不一樣的地方在于,接入寬帶民營企業與本地運營商進行結算,而移動轉售則是與集團統一結算,這樣承擔發展任務的地方樂于與民資合作,讓民資幫助其拓展市場。
工信部在《寬帶接入網業務開放試點方案》中明確提出,基礎電信企業與試點企業應依據公平合理、平等協商的原則,協商確定寬帶資源的接入價格。但從目前移動轉售企業情況看,短期內定價權仍掌握在基礎運營商的手中,民營企業沒有議價權。有業內人士擔心部分民企出于轉換成本上的壓力,還會通過變相通過共享帶寬的模式開展經營,比如20M寬帶出售給10個用戶,每個用戶按照4M簽約收費,從而使“假寬帶”泛濫。
無論何種模式,單純依靠管道模式已非長久之路。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以發展寬帶為契機,抓住家庭社區的入口才是長久之計。某民企寬帶負責人告訴記者,這種趨勢大家都看到了,但都在探索。他表示,不排除將來寬帶免費,應用付費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