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嘉賓
四川通信設計院副總工程師 程德杰
資深電信市場分析師 田穎
過去的2013年,面對OTT的沖擊,運營商似乎只有招架之功,并無還手之力。此種形勢下,運營商或采取直接競爭的方式發布自己的OTT產品,或選擇與OTT廠商合作的方式,但效果均不明顯。2014年,運營商又將何去何從?
《通信世界》2013年,OTT業務對運營商的沖擊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程德杰:OTT對傳統電信運營商的沖擊主要體現在傳統的語音和SMS業務上,尤其是SMS業務。OTT業務在用戶中的廣泛應用,對于提升用戶粘度,培養用戶數據消費行為,推動運營商流量經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從當前來看,OTT對運營商的營收影響,挑戰大于機遇。
吳純勇:OTT業務對運營商的沖擊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電信運營商層面主要沖擊的是傳統的基礎性業務,如傳統語音和短信業務;廣電運營商層面主要沖擊的是有線數字電視業務及小部分增值型業務。
《通信世界》您如何評價運營商在2013年應對OTT沖擊時的表現?
程德杰:目前傳統電信運營商在應對OTT的沖擊和挑戰時,既沒有一套完整系統的戰略,也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對策。雖然有的電信運營商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做法,但整體上來說,仍處于單純的應對層面。
吳純勇:運營商在面臨OTT沖擊時,自身存在著反應遲鈍、形成不了合力、被動的被OTT企業引領等現實問題,尤其是廣電運營商在自身市場化程度很差、產品及產業鏈很單一的舊背景下就匆忙擁抱OTT,這樣的做法會斷了運營商自己的后路。
《通信世界》為減緩“被管道化”的危險,國內三大運營商曾經不約而同地推出了自己的OTT產品,但這些產品被認為是用運營商思維做產品,注定會失敗。對此您如何看待這一說法,原因為何?
程德杰:這個說法基本上是正確的。其根源在于傳統運營商的體制、機制,以及根深蒂固的國企思想。也正是如此,一些電信運營商才提出了“一去兩化”(去電信化、差異化和市場化)和“新三者”的工作思路。
吳純勇:認同這一說法。2013年上半年,電信運營商推出來的諸如飛信、飛聊等業務和產品根本不被市場、用戶所接受,而廣電運營商只是簡單地把OTT引入到自身平臺上。運營商這種最為原始的運營與創新思維,只會讓運營商離用戶的需求越來越遠,創新能力及速度永遠跟不上互聯網企業。2013年下半年,電信運營商開始有針對性地與互聯網企業進行合作,最終市場規模還要等到2014年再看。
《通信世界》您認為,2014年運營商與OTT之間的關系是否會發生改變,將呈現怎么樣的發展趨勢?
程德杰:2014年,傳統電信運營商和OTT之間目前的競合關系不會發生大的改變。從電信運營商傳統的語音和SMS層面來看,OTT的替代性會進一步加劇,導致運營商傳統語音和SMS業務上的營收占比會進一步下降,運營商會更加依賴于數據業務,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數據業務。而運營商移動互聯網數據業務的運營能力將決定了運營商的未來的市場競爭格局和市場地位。
另一方面,預計運營商會更加依賴于OTT所帶來的流量收入,運營商也會進一步加大自有OTT業務的培養,以及和互聯網OTT運營商之間的合作。但總的來說,無論是培養自有OTT業務,還是和互聯網OTT運營商合作,傳統電信運營商短期內仍將處于劣勢。
此外,新的虛擬運營商的加入,在侵蝕電信運營商傳統低端話音業務和SMS業務營收的同時,有可能會為傳統運營商如何運營OTT業務、應對OTT挑戰帶來新的啟示和借鑒,激活傳統電信運營商市場競爭和創新能力。但是否能挽回傳統電信運營商當前面對互聯網OTT業務競爭的頹勢,仍有待觀察。
田穎:2014年,運營商對于OTT服務提供商依舊會采取或打或扶,或自創或合作的招式。在與OTT關系這個話題上,永遠沒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某個時間段對于某個運營商最合適的方法。
當然所有的模式都要遵守一定的基本原則,比如不要推出和自己當前核心業務相抵觸的OTT服務,特別是單純的即時通信類業務;未來的通信服務是具有娛樂和媒體性質的,運營商需要充分補充自己在這方面的不足,用更娛樂化和媒體化的眼光看未來的通信服務;用強大的后臺能力支撐前臺五花八門的策略等。
《通信世界》如今速率更快的4G來了,面對更加洶涌的OTT大潮,運營商何去何從?運營商要采取何種策略將這種挑戰轉換為機遇?
程德杰:從網絡基礎層面來看,LTE的規模化部署會進一步加劇傳統電信運營商的“管道化”趨勢,電信運營商被動地成為推動互聯網OTT業務發展的推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電信運營商正陷入一種“囚徒困境”。
為了走出這種“囚徒困境”,傳統電信運營商只有堅定地走流量經營的道路。從去除自身根深蒂固的電信運營商思維做起,在體制上、思想上向互聯網運營商看齊,以互聯網的思維來做流量經營,以及電信業務。運營商還要擁抱OTT而非排斥OTT,逐步推進傳統電信業務的OTT化,為客戶推出更多、更有價值和吸引力的OTT業務。也許只有這樣,傳統電信運營商才有可能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生存下來。
吳純勇:傳統固網領域的競爭已是白熱化,電信運營商應在建設4G網絡、搭建4G業務平臺時,充分考慮到未來的市場競爭格局,以多種形式激發運營商體系在諸如技術、經營、業務等方面的創新。同時,運營商還要進行相應的技術、業務、人才等各方面的儲備。
田穎:中國運營商就其自身特質來說,短時間內玩轉OTT服務實非易事。所以運營商們或通過內部培養和招募必要的專業人員來完成業務開發和運營,或通過直接收購或者投資具有此類開發能力的公司來完成業務開發能力。在國外還有通過外包方式把自有品牌OTT服務外包給第三方來開發和運營。這些都是有意義的嘗試,因為未來,OTT服務商與運營商之間的清晰界線終將消失,準備專業人才和知識才能找準運營商未來在市場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