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IPv4已于2011年2月份分配完畢,這意味著全球互聯網IP地址告罄。國際互聯網協會6月6日舉辦了世界IPv6啟動日活動,以鼓勵IPv4向IPv6的轉換和升級。同時,“下一代互聯網發展建設峰會”也拉開帷幕,來自發改委、工信部等部委的相關人士均表態將繼續支持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發展。業內人士紛紛預計,國內IPv6正式進入商用元年。
IPv6商用獲政策扶持
1977年,IPv4創建者溫頓·瑟夫認為,43億個網絡地址足以滿足一切需求了。然而,隨著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人們很快意識到,IPv4地址使用殆盡。2011年2月份,最后5組IP地址分配完畢;4月,亞太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宣告IPv4地址發罄,而作為全球互聯網用戶數量最多,聯網區域最廣的國家,IP地址匱乏對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制約可想而知。
近年來,3G、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發展迅猛,促使中國對IP地址的需求大大增加。據工信部的調研報告,未來5年,中國IP地址需求總量高達345億。在IPv4地址告罄的背景下,作為IPv4的替代者,IPv6商用的現實價值和戰略意義更加凸顯出來。實際上,已經發展了14年的IPv6,由于種種因素的作用,其商用一直難以實現規模化。
針對國內互聯網發展的現狀,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印發的《關于下一代互聯網“十二五”發展建設的意見》指出,在2013年年底前,將開展IPv6網絡小規模商用試點,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和技術演進路線,2014年至2015年,實現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5%以上,推動實現三網融合,IPv6寬帶接入用戶數超過2500萬,實現IPv4和IPv6主流業務互通。同時,國家發改委宣布拿出80億元作為下一代互聯網發展專項資金。
從《意見》的出臺到80億專項資金支持,再到IPv6正式啟動,以及“下一代互聯網發展建設峰會”上眾多政府部門的支持,中國明確了IPv6的發展時間表和路線圖,這也意味著IPv6在中國正式進入商用元年。
IPv6商用需要發揮產業鏈合力
與IPv4相比較,IPv6大的技術優勢在于其可以提供的地址資源近乎無限,對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而言,IPv6無疑能夠提供更大的支持,從某種角度來說,IPv6為互聯網帶來的是一場影響深遠的革命。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互聯網技術處在換代前夕,技術走向尚未定型,但以IPv6起步已成事實。
H3C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曹向英指出,IPv6的部署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終端、網絡、應用、管理和運維,每一個部分都有可能帶動IPv6的爆炸性發展。因此,IPv6要實現大規模的商用需要發揮從政府部門到運營商、設備制造商等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合力。
從政府層面來看,《意見》的出臺和80億資金支持已經充分表明了國家對IPv6的重視。在“下一代互聯網發展建設峰會”上,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都從不同角度表達了政府部門對推動IPv6發展的支持。
在被認為是推動IPv6商用重要力量的運營商方面,三大運營商均已明確了各自IPv6的規劃。中國電信今年將在長沙、無錫等地試點的基礎上,增加新的省市啟動互聯網基礎設施改造,目標發展300萬用戶;中國聯通計劃投入8億元資金推進下一代互聯網產業;中國移動則計劃5年內實現IPv6的全面應用。
在產業鏈其他環節上,許多公司已經建立起兼容IPv6的網站,Facebook等頂級互聯網公司均陸續開放IPv6協議支持;國內主流廠商如中興、華為等,其產品已經支持IPv6;此外,一些軟件廠商和服務提供商也已做好了準備。
形成商業模式尚需多方探索
盡管IPv6對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價值和意義已為各方充分認識,其商用步伐已正式啟動,但從實際來看,尚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盡管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支持IPv6發展,但IPv6畢竟涉及多個方面,從國家信息產業發展,到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因此,這需要政府部門圍繞IPv6發展的現狀、未來等方面,在體制、機制、環境等方面加強協調、管控,不斷細化政策,為其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其次,雖然產業鏈各方圍繞IPv6都已做好了相關準備,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正因為其潛力巨大,所以各方都或多或少地提前布局,在無形中造成了標準不一、各自為戰的局面,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IPv6的規模推進。
第三,商業模式還在探索之中,這是影響IPv6最為關鍵的因素。IPv4地址使用完畢是促使IPv6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但從目前來看,用戶對IPv4與IPv6二者之間差別感知并不明顯,且尚未出現必須采用IPv6的應用。同時,從運營商的角度來看,推動IPv6意味著網絡升級改造,這需要花費大量成本,而在沒有相關應用、內容推出的背景下,如何實現贏利也成為其面臨的一道課題。因此,IPv6能否快速實現規模商用,商業模式則成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