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咨詢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研究,從2006年到2010年,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英國、美國這6個國家的移動電信運營商的總體ARPU值均呈現下降趨勢,其中數據業務的ARPU值仍呈現增長趨勢。
在全球范圍內,一些運營商的移動數據ARPU甚至已超過其整體移動業務ARPU值的25%,有的甚至超過30%,但目前,這樣的大幅增長主要來源于運營商推出的低資費套餐以及不計成本的過度營銷。
價格之困
當前,隨著各國移動運營商語音ARPU的普遍降低,運營商正在努力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在諸多增值服務中,移動數據流量業務的增長較為突出,這引起了運營商的普遍重視。
據Strategy Analytics研究發現,近年來,美國運營商的移動數據ARPU增加了近65%,但歐洲運營商的增幅則相對較少,在10%到43%之間。一些數據業務市場的新進入者如德國的O2、西班牙的Vodafone等,其在進入市場的初期則都通過低廉的移動數據ARPU值來換取一定的市場占有率。
總體看來,雖然運營商的移動數據ARPU值普遍增加了,但實際上其數據流量傳輸價格大約只是語音服務價格的1/4到2/3。可見,目前數據業務對不斷衰退的語音業務可進行適當補償,但其價格相對于語音業務來說仍然較低。
一方面,從語音業務到短信業務,再到數據流量業務,新增的業務在逐漸稀釋著ARPU值,另一方面,整個市場的用戶普及率的提升和用戶消費能力的減少也進一步加速了運營商整體ARPU的降低。
千萬級用戶群待開發
我國運營商也面臨同樣的困境。首先,受短信影響,數據業務收入增幅明顯放緩。
截至2010年,由于受到互聯網替代產品出現及語音資費快速下降的影響,短信占移動數據業務收入的比例已從起初的大于60%下跌到了30%左右。以中部省份為例,其語音、短信資費平均下降12.4%,而當地的互聯網活躍客戶比例也平均達到30%左右,這部分活躍用戶更樂于通過即時通信進行交流。
其次,數據流量雖然已成為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但其代價過大。據調查,目前手機網民數占總網民數的比例已達66%,手機上網逐漸成為用戶日常行為之一。另據中國移動的統計,到2010年6月我國手機用戶的手機上網滲透率已達到60%左右,移動數據流量的增幅已達到200%以上,WAP收入占數據業務總體比例也上升至30%左右。
然而,移動數據流量在迅猛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量收嚴重不匹配的問題。據統計,目前數據業務占用無線資源的比例達到了40%左右,有的地區甚至超過了語音業務所占比例。
再次,新興的戰略性數據業務用戶數及收入有待提升。目前,很多新興業務還處于推廣初期,用戶基礎還比較薄弱,尚未出現上千萬級的用戶群,且這些業務占增長業務的收入比例相對較低。
戰略型業務是根本
目前,為解決以上問題并積極拉動數據、信息業務增長,運營商可從以下四點著手。
第一,繼續挖掘短信、彩鈴等成熟業務的潛力。在一些互聯網普及率低的地區,保證短信量收的持續增長。同時,力爭穩定語音與短信資費,減緩短信量收下滑,并積極發展飛信、社區等移動互聯網業務,以應對挑戰。
第二,加強數據流量經營,實現增量增收。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未來幾年內移動數據流量仍將出現爆炸式增長。在資費方面,運營商要根據效益原則,對移動數據流量資費過低的不合理套餐進行清理;根據客戶消費行為的變化,優化自有業務的流量費與信息費的打包模式,體現流量價值;提供區分忙閑時、區域的精細化資費套餐。在業務方面,則要根據網絡特點引導用戶使用不同流量型業務,如鼓勵2G用戶更多使用手機進行網頁瀏覽,針對3G客戶重點推薦大流量業務;實施QoS差異化策略,確保對超高流量客戶進行流量限制(或限速),在流量承載方面優先保證自有業務體驗;選擇性發展第三方業務,并實施差異化定制終端預裝。
第三,推動戰略型業務發展,提升用戶活躍度。目前,運營商在對手機支付、手機電視、手機視頻等戰略型業務的目標用戶選擇及存量用戶激活方面仍存在難題,用戶活躍度普遍偏低。例如,在業務發展初期,用戶群市場的培養仍需一段時間,而且這些戰略型業務也會受到其他行業的監管。
第四,抓住機遇,大力拓展物聯網。據預測,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聯”的業務同“人與人通信”的業務之間的比例將達到30:1。目前,國內的運營商高度重視在物聯網領域的發展,以中國移動為例,截至2010年5月,其M2M用戶已超過500萬,且年均增長量達到60%以上。
下一步,我國物聯網的發展仍需在以下三個方面加快步伐:加快運營平臺建設,構建面向物聯網的綜合運營能力;加快對低成本終端及資費體系的研究,探索適合物聯網發展的資費體系;加快營銷模式創新,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客戶進行營銷模式的簡化,并開拓適合物聯網業務規模發展的產品營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