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起,為期6天的首屆酒仙橋論壇在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隆重舉行。論壇匯聚產學研各界領袖及頭部企業代表,聚焦人工智能產業“未來前景、創新應用、生態發展”三大核心領域,探索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實踐路徑。
在大會開幕式暨主論壇圓滿落幕后,4月16日,大會首個專場分論壇——AIDC創新驅動生產力新變革論壇成功舉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栗蔚、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實驗室主任沈慶飛、北電數智總經理闞冬、北電數智首席營銷官楊震、浪潮信息北京區副總經理杜懷亮、科智咨詢合伙人張福林等來自算力、AI、云計算多領域的產業代表共聚一堂,分析AI技術和產業發展帶來的算力變革,探討如何通過AIDC創新實踐驅動生產力變革,助力千行百業煥新AI生產力。
回顧人類歷史發展,生產力一直是推動進步的核心引擎,從人力到蒸汽機的發明再到電力,生產力的每一次變革都帶來生產效率的躍遷,更改變著社會經濟和生活方式。當前,隨著生成式AI技術快速發展迭代,大模型在各行各業加速滲透應用,如何推動AI從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成為行業內備受重視的議題,在這一過程中,算力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AIDC創新驅動生產力新變革論壇從算力維度解碼“開啟AI生產力元年”,邀請產學研多方分享真知灼見,共探未來方向。
北電數智總經理闞冬
作為AI時代原生國有企業和酒仙橋論壇主辦方,北電數智總經理闞冬在分論壇致辭中指出:“當前,新一輪人工智能技術代際變化加速演變,我國在算力基建、大模型基礎等領域取得進展的同時,仍面臨在高端AI芯片、模型應用場景、高價值數據等方面的問題。其中技術紅利與供給約束的劇烈碰撞倒逼算力與芯片需求呈指數級攀升,對城市級智算中心在算力資源調度彈性部署、國產化應用、模型適配、數據可信服務等關鍵層面提出迫切挑戰。”結合當前產業發展情況,她提出“AIDC投資、建設、運營應堅持以‘用’為牽引、堅持瓶頸突圍與生態構建并行推進、堅持產業進步與價值創造協同共生”的三點期待。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栗蔚
人工智能發展不僅是算法本身技術路線的迭代,更需要算力和云計算技術體系系統變革的支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栗蔚表示大模型的準確率較此前已有較大飛躍,大模型下半場需發展高效推理與應用場景結合,結合行業信息減少幻覺出現;此外,大模型需要云計算體系提升推理加速能力,加強分布式算力互聯網的調度能力,提高大模型生產力。
科智咨詢合伙人、研究總監張福林
科智咨詢合伙人、研究總監張福林在《智算中心產業發展趨勢與預測》中表示,DeepSeek推動大模型應用廣泛落地,中國AI產業進入新的發展周期,對智算算力的需求保持高速增長。他預計,2023-2027年,中國AIDC算力規模復合增速將達到35%。他認為,在市場格局演進過程中,擁有算力、算法、數據一項或多項資源優勢的主體將會在未來算力市場中占據競爭優勢,“當前智算產業生態尚未形成,一體化智算生態服務與精細化產業分工是未來發展方向。”
北電數智首席營銷官楊震
“智算中心需要從成本中心變為生產力中心。”北電數智首席營銷官楊震帶來了《成本中心到生產力中心,智算中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主題演講,表示Deepseek的橫空出世不僅加速AI技術降本,驅動算力與芯片需求激增,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大家擁抱AI的態度改變,將催生城市級AI底座需求呈井噴態勢。他分享了新一代AIDC的特點、建設思路、運營策略等,介紹了北電數智“AI工廠”的建設運營:如何面向醫療、制造等傳統產業打造平臺底座,實現產業AI化;以及如何為具身智能、無人駕駛、低空經濟等戰略新興產業打造支撐平臺,助力AI產業化。演講最后,他為大家介紹了北電數智AIDC落地實踐案例——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北電數智以“1個AI底座+2大產業平臺”模式打造的具有千P算力的“AI工廠”。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實驗室主任沈慶飛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實驗室主任沈慶飛分享了《數據中心智算升級新路徑》。他首先總結了AI對算力中心的四大挑戰:機柜功耗高密度、負載動態沖擊、低碳高效、投資與運維成本,隨后介紹了數據中心應對挑戰的智能化升級改造策略。在基礎保障上,他提出四方面升級:1) 空間供需優化,原有基礎設施布局調整;2)承載能力提升,按需求提升荷載能力;3) 系統支撐,優化配電與冷卻方案;4)能效優化,老舊設備升級/更新。他還介紹了AI賦能、可持續發展以及算電協同等智能化升級改造策略。
在"DeepSeek浪潮下未來智算中心的發展方向"圓桌對話中,主持人中國IDC圈副總裁劉源與北電數智首席營銷官楊震、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沈慶飛主任、浪潮信息北京區副總經理杜懷亮三位嘉賓展開深度對話,圍繞Deepseek、AI智能體等行業熱點、算力需求與結構變化、智算中心未來模式、傳統數據中心發展方向等話題進行了觀點交流分享,既交流了嘉賓來自專業維度的看法,也達成了多項共識。
(左起:中國IDC圈副總裁劉源、北電數智首席營銷官楊震、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沈慶飛主任、浪潮信息北京區副總經理杜懷亮)
如AI帶來的變革正重構產業鏈,楊震指出,DeepSeek的出現代表AI產業鏈從離散狀態進入收斂期,將很多壁壘與原則打破,讓AI進入應用落地時代。沈慶飛分享了AI對他們工作方向和內容的改變,并介紹了AI在科研輔助、辦公效率、辦公軟件等方面的應用。杜懷亮則從推理算力發貨占比數字的變化,具象展現了Deepseek大規模部署帶來的變革,以及對智算建設、應用方向帶來的啟發和思考。三位嘉賓一致認為Scaling Law將進入新階段,或者說以新形態延續,楊震認為長遠看算力整體的需求量是上升的,需要更多的通用性技術平臺來加速價值轉換,沈慶飛預見AI+行業將催生更多需求場景,杜懷亮強調開源生態將推動算力向邊緣端、離線端分布式延伸,形成"多元涌現"格局。
對于未來智算中心形態,對話嘉賓認為將呈現兩極分化——企業只做裸金屬服務器服務,或者做為用戶提供端到端服務的智算服務商,后者例如北電數智和其打造的“AI工廠”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
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
當天的論壇上,北電數智黨支部副書記、副總經理張江虹宣布,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正式投運!與會者受邀參觀探訪了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也是酒仙橋論壇永久會址,讓大家對新一代AIDC的運營和特點眼見為實,對北電數智“AI工廠”模式有了更實際和深入的了解。